庆城县熊家庙办事处“一户一法”精准扶贫

熊家庙办事处以精准施策为扶贫核心,以精准发力为扶贫路径,把帮扶工作从“一村一策”,精准到“一户一法”,有针对性的选好“药方”对症下药,帮扶到户,措施到人,帮助每一个贫困户“斩断穷根”,走出一条可持续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庆城县:科技扶贫智囊团驻村到户送点子

庆城县始终坚持把下派科技特派员作为精准扶贫的有效抓手,择优选派107名科技特派员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实现了贫困村全覆盖。他们充分发挥个人技术特长,为农民送去科技知识,带去致富希望,帮助贫困群众制定脱贫措施、谋划发展思路,被贫困群众亲切地称为“智囊团”。

庆城县农特优产品——豌豆粉

庆城县农特优产品——豌豆粉

豌豆粉为庆阳特产,采用优质豌豆为原料,精现代科学方法精制,营养丰富,据专家化验分析每百克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20.3克、含钙170毫克、碳150毫克及其它微量元素,且香味浓郁,纯正,老少皆宜,是馈赠亲友和旅游食用之佳品。

庆城县农特优产品——苦荞茶

庆城县农特优产品——苦荞茶

苦荞茶是以黑苦荞为原料,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精心研制而成。苦荞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原料采集源于高原,产于原生态,富含维生素P(芦丁)和硒元素、高蛋白、矿物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元素和18种氨基酸。苦荞茶是新型纯天然饮品,开水冲泡,清醇可口,香气浓郁,常饮此茶,益于健康,轻松自然,是居家必备,旅行必带,馈赠尊者、亲朋之佳品。

正宁县围绕“四型帮扶人口”精准发力

按照“四因四缺”(因病、因学、因婚、因灾,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缺主导产业)的办法,双联单位、联户干部逐村逐户调查摸底、核实情况,区别对待、分类施策。一是五保人口“财政供养型”。

正宁县积极探索“金融扶贫”新模式

今年以来,正宁县积极探索金融资金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变“输血”为“造血”,着力化解富民产业发展和项目开发资金不足的“瓶颈”制约。

宁县创新模式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今年以来,庆阳市宁县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瞄准贫困村和贫困户,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创新各项工作举措,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模式,确保扶贫扶到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实惠。

正宁:推行“1+X”驻村工作制度让干部蹲点助力精准扶贫

正宁县紧扣“六个精准”和“六项制度”,强力精准扶贫,健全了乡、村双联扶贫工作站,成立了94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县财政每年配套安排每个行政村驻村帮扶工作队专项经费5000元,全面推行“1+x”(1代表驻村帮扶工作队,x代表双联单位干部轮流驻村)驻村工作制度。

正宁县卫生精准扶贫力促“五个实现”

正宁县卫生精准扶贫工作以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目标,充分认识搞好卫生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帮眼前”与“扶长远”结合起来,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努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力打好卫生精准扶贫攻坚战。

正宁县“3211”+“5有2服务”模式助力精准扶贫

为了实现年底率先整体脱贫的目标,加快整村、整乡、整区域脱贫致富的步伐,正宁县按照省市总体决策部署,以“1236”扶贫攻坚行动为统揽,聚焦“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紧盯全省“1+17” 专项方案和全市“1+20”工作方案的贯彻落实,整合各方力量,精准发力、集中攻坚,制定出台了“1+23”方案,建立了县、乡、村、户四级电子扶贫档案和纸质档案,给扶贫工作装上了高精度的“瞄准镜”。

正宁县“创新四种建房模式”多点开花推进安全稳固住房全覆盖

正宁县紧盯年底整体脱贫目标,以“1236”扶贫攻坚行动为统揽,聚焦“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按条分块、条块结合,区别对待,精准发力,挂图作战,压茬推进。特别是对脱贫制约最大、群众最关注的安全稳固住房这一硬骨头,正宁县创新机制、多点开花,全力解决群众安全住房问题。

扶到根上,让贫困群众得实惠--宁县创新模式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启示

今年以来,宁县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瞄准贫困村和贫困户,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创新各项工作举措,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模式,确保扶贫扶到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实惠。

宁县盘克镇罗后村双联扶贫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盘克镇罗后村是宁县县委党校的“双联点”,8月份,笔者在驻村蹲点期间,利用8天时间,在普遍调查的基础上,随机抽取11户扶贫户,48口人,进行了重点的逐一走访调查,详细了解其生产收入情况及生活状况,其中:养殖户1户,2014年冬季县扶贫办投放牛5头,目前养殖方面还无收入,预计年底养殖纯收入可达5000元左右。其它10户均无任何产业支撑,仅靠种粮养家糊口。

西峰区肖金镇肖金村扶贫开发工作先进经验

肖金村地处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中心腹地,是镇政府所在地;全村总面积13.9平方公里,有南庄、庙湾、寨子、北庄、城南、城关、东门、西关、西门、张咀、沟畎、沟边共12个村民小组,669户,2853人, 属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非贫困村。

配强队伍聚焦扶贫精准发力脱贫攻坚--脱贫路上的合水实践

刘家庄村位于合水县板桥镇太白坳塬,是全县的34个贫困村之一,辖4个村民小组,354户1783人,总耕地面积3800亩,今年,在双联单位的帮助下,村“两委”班子认真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带领村民新建砂石道路12公里、投资1180万元,建成8孔3000吨气调库一座、开办电商网店,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村卫生室、“农家书屋”图书室……这一条条、一幢幢民心所向的基础设施都在预示着村里正在远离贫穷落后。

镇原:技能培训--群众致富的“快进键”

“要不是扶贫干部的帮忙,我家的日子也不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刚返乡不久的镇原县三岔镇高湾村村民李正才,在农资商店边选农具边说,“我家大部分是山地,一年下来在地里也刨不出几个钱。自从村里来了扶贫干部,给我出谋划策,并联系劳动部门让我参加技能培训,取得了技能证书,不要小看这个小本子,它的用途可大了,外出务工我就是技术人员了,工资会翻倍的。半年时间就挣了2万多,家里也更换了新农具。”如今,在镇原县像李正才一样通过技能培训,受益的人有很多。

宁县金融扶贫助推产业优化升级

12月13日,笔者来到宁县良平乡良平村,看到正在清扫猪舍的梁增旺,笔者问起他的收益时,他给笔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按一个生猪200斤算,平均一斤猪肉10块钱左右,一头猪全部卖掉能有2000块钱左右的收入。

【中国新闻网】庆阳扶贫嬗变:媒婆引来媳妇 穷人有了“新打算”

【中国新闻网】庆阳扶贫嬗变:媒婆引来媳妇 穷人有了“新打算”

初秋雨后,空气清新。中午时分,甘肃庆阳市合水县太莪乡邢坪村村民刘振宾骑着摩托车从镇上赶集归来。“前年赶集要带上1天的干粮步行过去,现在来回只需要一个多小时。”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和子午岭林缘区的合水县,境内沟壑纵横、梁峁交错。“上不了塬,出不了川,过不了河”曾是山区农民出行的真实写照。

【新华网】勇当扶贫攻坚先锋——记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县委书记柴春

“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我感到无比光荣,也感到前所未有的责任和动力。”甘肃庆阳环县县委书记柴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柴春在甘肃庆阳合水县工作了6年,今年5月转任环县县委书记。工作33年来,他先后任过镇长、副县长、县长等职务,用赤诚之心和出色业绩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甘肃经济日报】环县梯田建设打造生态新亮点

入冬时节,走进环县,金黄的玉米挂满了农家墙头,白色的丝带缠绕着山腰,演武乡黄山村村民肖登玉说:“气候好了,收成也好了,这都是梯田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甘肃经济日报】环县 “干部驻村帮着我们干”

环县木钵镇刘家塬村村民种的苹果经常遭遇“卖难”,去年驻村工作队了解到刘家塬村的情况后,积极协调400万元资金,修建了4公里通组柏油路。“道路一通,苹果赶上了行情,每亩果园至少增收4000元。”村民王有智说,“这个忙帮得实在。”

【甘肃日报】庆阳:驻村队长的“心事”

前段日子,庆阳市正宁县招商局副局长杨晓敏的心里颇不平静。她是正宁县周家村核桃峪村驻村工作队长,自从今年9月中旬走访了核桃峪村4组的杨毅和杨莹两家之后,她眼前就一直浮现着核桃峪村4组贫困户杨坤的女儿澄澈的目光。这个名叫杨毅的女孩子只有8岁,她过早地经历了父母离异之苦,离婚后爸爸也远走他乡,依靠打工支撑着这个家,现如今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和家里联系了,现如今小杨毅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甘肃日报】帮到群众心坎上——甘肃省文化发展集团帮扶合水县老城镇水沟村纪实

初冬时节,一天冷似一天,可庆阳市合水县老城镇水沟村却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省文化发展集团的帮联干部正在对该村进行改厨、改厕、改圈“三改”工作,整齐的房屋、洁净的乡村道路、寓意深刻的文化墙尽收眼底,走进农家院落,一椽椽沉甸甸的玉米散发着丰收的气息。

【甘肃日报】牵手共筑小康路——庆阳市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纪实

庆阳市把双联行动作为推进扶贫攻坚的制度性平台,坚持扶贫牵引、双联助力、融合推进的思路,全面落实“六大任务”,拓展行动内涵,创新工作模式,完善制度机制,强化驻村帮扶,双联行动在融合推进中向深层次发展。

【甘肃日报】庆阳打造“永久牌”驻村服务队

庆阳市在双联和扶贫攻坚行动中,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会议精神,把双联行动作为助推扶贫攻坚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在队伍组建、培训提升、后勤服务和考核管理四个方面出“实招”,在各扶贫村全力打造“永久牌”驻村服务队。

【甘肃日报】宁县大力改善贫困村基础条件(图)

【甘肃日报】宁县大力改善贫困村基础条件(图)

宁县春荣乡宁春村正在实施小康农宅道路硬化工程。近年来,该县从水、电、路、房、网、厕及村容村貌等8个方面入手,大力改善贫困村基础条件,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甘肃日报】庆阳市各级干部深入基层指导扶贫攻坚工作(图)

【甘肃日报】庆阳市各级干部深入基层指导扶贫攻坚工作(图)

全省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后,庆阳市各级干部迅速深入基层,宣传贯彻会议精神,指导扶贫攻坚工作。11月13日,庆阳市委书记栾克军来到今年计划整体脱贫的合水县,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实地调研精准扶贫工作进展,宣传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全省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精神。

【甘肃日报】镇原县郭原乡寺沟村:“双联让我们村变了样”

初冬时节,站在镇原县郭原乡寺沟村的塬头俯瞰:洪河蜿蜒流过,灵动秀美,一排排青砖红瓦的小康屋整齐排列,一座座日光大棚银光闪闪,一条水泥路通过各家门口,新修的休闲广场气派美观……

【新华网】山川通坦途共奔致富梦——庆阳市今年建成3173公里通村公路

2015年,庆阳农村公路建设史上极为关键的一年:全年建成3173公里通村公路,这是前10年农村公路建设的总和。

【人民日报】华池扶贫:瞄准靶子 找准法子

“家里有电视,却看不了新闻;有电饼铛,却烙不熟面饼……”多年来,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山区村民备受电压不足困扰。自全省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华池县党员干部驻村住户,实施精准扶贫,受到群众欢迎。

宁县创新思路全力实施精准扶贫工作

今年以来,宁县自上而下树立扶贫攻坚是最大民生的理念,咬定“精准”二字,对贫困农户精准化扶持,积极兑现“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承诺,努力探索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双联书记的扶贫面孔——印象庆阳网

双联书记的扶贫面孔——印象庆阳网

“村里准备发展核桃产业,你能不能请几个专家给我们上上课?”“一下大雨,通组路就泥泞不堪,啥时候才能硬化?”……12月7日,庆城县葛崾岘办事处二郎山村50多位村民围坐在村部的院子里,和来村里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的庆城县信访局干部李淑红“谈心事”。对于村民的建议和抱怨,李淑红听得认真、记得仔细,“我们会尽快召集班子成员开会,尽早拿出解决方案。” 李淑红对村民们说。

三角城变了样——印象庆阳网

三角城变了样——印象庆阳网

三角城村是环县车道乡一个行政村,距离乡政府15公里,距离县城85公里。过去,由于农业基础条件差,交通不便,仅有的一条砂石路也已严重损毁,加之村民文化素质整体偏低,思想观念保守陈旧,因病、因学、因婚致贫严重,属于典型的贫困村。如今,精准扶贫正让这一切迅速地改变。

通村砂石路 ——印象庆阳网

通村砂石路 ——印象庆阳网

今年,镇原县把交通建设与精准扶贫和双联行动有机结合,共实施农村公路项目71条632.5公里,总投资5.68亿元。图为镇原县三岔镇高湾村通村砂石路。

宁县发展多元化养殖助农脱贫

宁县发展多元化养殖助农脱贫

12月1日,中村镇崧棠家庭农场饲养员正给毛驴添加饲料。宁县按照“巩固牛产业,发展猪产业,突破羊产业”的思路,大力发展牛、羊、猪、鸡、毛驴等多种养殖,实现产值5.78亿元,有力地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钱”进农村 金融扶贫

“钱”进农村 金融扶贫

11月30日,市县帮扶单位在中村镇邓家村组织为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宁县今年推行“政府+合作社+银行+农户”模式,在确保省下达上亿元扶贫贷款按期发放的同时,建立融资信息动态更新机制,解决了金融机构与企业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信息不对称问题,大力开展金融扶贫。

镇北公路建成通车——印象庆阳网

镇北公路建成通车——印象庆阳网

镇北公路起点位于县城南环路终端,途经城关、屯字、太平3个乡镇、12个行政村,全长35.8公里,横穿我县东西腹地、纵贯茹河川区,向东连通西峰、直达西长凤高速公路,向西连通宁夏、平凉,直通平定高速公路。整个工程的建成通车,有效缩短了我县乃至全市与省城兰州的车程。

环县梯田——印象庆阳网

环县梯田——印象庆阳网

环县十年九旱,连年春旱,然而,就在这旱灾连年,看似无法作为的土地上,却创造了全省梯田、旱作农业和种草养羊的亮点。近年来,该县坚持梯田建设为主,把科技扶贫与产业扶持相结合,坚持生态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以建设富民产业基地、打造精品示范点来引导群众变面貌、兴产业。

文明靓丽正宁——印象庆阳网

文明靓丽正宁——印象庆阳网

近年来,正宁县始终坚持把创建卫生县城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公民素质、提升城市品位的有力抓手,以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城乡环境整治力度,塑造优美、整洁、文明、有序的城乡新形象。

庆阳市实施贫困村动力电全覆盖工程侧记

12月15日,庆阳供电公司经理办公室里,庆阳供电公司班子成员一起,再一次认真审核庆阳精准扶贫贫困村动力电电网覆盖工程的完成情况:提前半月完成2015年全市106个贫困行政村、263个自然村的动力电电网全覆盖。随后,公司总经理王小举将这一喜讯正式汇报给省公司。

中共庆阳市委庆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精神,抢抓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支持老区发展的重大政策机遇,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市委农村部 市扶贫办 关于全市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 管理考核的实施办法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各类驻村工作力量的整合和管理考核,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作用,持续深化双联行动,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切实加快贫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根据省委农工办、省扶贫办《关于全省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力量整合和加强管理实施办法》精神,制订本办法。

市委组织部 市扶贫办 关于全市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的考核办法

为贯彻落实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议精神和中央、省委关于精准扶贫的新精神新要求,促进贫困县以更加精准的思路、方式和机制深化扶贫攻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甘肃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结合庆阳实际,制定本办法。

市委组织部 市扶贫办 关于精准扶贫干部人才工作方案

围绕扶贫攻坚和精准扶贫工作部署,聚焦贫困县、乡、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实施党建助力扶贫“四大工程”为抓手,精准选好配强干部、培养本土人才,力争经过5年时间,使每个贫困县、每个乡镇都有一支思想解放、奋发有为、能力强、作风实,真正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干部队伍;都有一批熟悉现代农业技术、善于经营管理、开展技能服务,能够示范指导和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市人社局 市扶贫办 关于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输转工作方案

按照培训与脱贫相结合、培训与素质提升相结合、培训与劳务输转相结合的方针,坚持政府推动、部门监管、培训机构主办、农民受益的原则,紧密结合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需求和人力资源市场劳务输转需要,综合运用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知识型、技能型贫困家庭劳动力、农村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领域转移,帮助广大农民提高素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市政府金融办 市扶贫办 关于精准扶贫金融工作方案

以537个贫困村为主要对象,不断拓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协调落实信贷资金,优化信贷结构,使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力争到2017年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水平,存贷比达到72%,区域内金融机构新增可贷资金75%以上留在当地使用,全市贫困地区基本建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扶贫服务体系。

市民政局 市扶贫办 关于精准扶贫社会救助工作方案

2015年,在已提高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的基础上,将农村低保一类对象补助水平由246元/人·月再次提高到275元/人·月,即由2952元/人·年提高到3300元/人·年;将农村低保二类对象补助水平由192元/人·月再次提高到234元/人·月,即由2304元/人·年提高到2808元/人·年, 实现了政策性脱贫;2016年—2020年,综合考虑省上指导意见和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幅和物价上涨等因素,逐步提高农村低保一、二类补助水平,促使其消除绝对贫困。

市卫计委 市扶贫办 关于精准扶贫卫生计生工作方案

充分发挥卫生计生资源优势,坚持项目、人才、资金、培训向基层下沉,到2017年底,贫困乡村卫生计生基础建设实现“三个全覆盖”(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供暖、贫困县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人才保障实现“三个增加”(贫困县内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下的贫困村乡村医生定额补助增加到每月400元,每个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增加到3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医生增加到400人),保障能力实现“四个提高”(新农合保障能力、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贫困人口健康服务保障能力、计生家庭保障能力)。

市文广局 市扶贫办 关于精准扶贫贫困乡村文化场所建设

坚持不懈推进文化扶贫攻坚,聚焦贫困乡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和“乡村舞台”建设,切实把乡镇综合文化站和“乡村舞台”建成农民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传播、文体娱乐活动、民俗文化传承、法治科普、致富技能培训的“大舞台”,提高贫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水平。到2017年底,完成7个六盘山片区贫困县(庆城县、宁县、正宁县、合水县、镇原县、华池县、环县)、1个省定的插花型贫困县(西峰区)未达标的6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上等级任务,完成537个贫困村“乡村舞台”建设任务。

市教育局 市扶贫办 关于精准扶贫教育工作方案

从2015年起,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努力构建到校、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通过促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行政村延伸、全面改薄和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教育资助能力等多种举措,促进贫困家庭从根本上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