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庆阳这样做→
今年以来,庆阳市紧盯服务全省打造国家现代寒旱特色产业先行地目标,坚持以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引领,按照“保粮、扩畜、提果、增菜、养菌、优药”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以种植业为基础、养殖业为牵引、菌业为循环纽带的“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加速推进特色产业扩量提质、延链增效,加快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今年以来,庆阳市紧盯服务全省打造国家现代寒旱特色产业先行地目标,坚持以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引领,按照“保粮、扩畜、提果、增菜、养菌、优药”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以种植业为基础、养殖业为牵引、菌业为循环纽带的“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加速推进特色产业扩量提质、延链增效,加快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3月13日,记者从庆阳市农科院获悉,由庆阳市农科院自主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庆科糯265”和大豆新品种“庆科豆6号”,近日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已正式向全省予以公告。这是庆阳市农科院在农作物育种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不仅能够促进我省乃至全国鲜食玉米和大豆的单产提升,而且能够持续优化庆阳市农作物品种结构,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庆城县桐川镇积极探索生态养殖与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不仅让乡村产业兴旺起来,也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新活力,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在位于桐川镇的庆城县润旺生态养殖场,一场生态养殖的变革正悄然发生。这里坚持绿色、循环、可持续的养殖理念,采用生态化养殖模式,养殖的西门塔尔、比利时蓝、黑安格斯、红安格斯、夏洛莱等8个品种的肉牛在自然、健康的环境中生长,产出的牛肉品质优良、口感鲜美,备受市场青睐。庆城县润旺生态养殖场是桐川镇2023年招商引资项目,占地27.26亩,2024
记者从庆阳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庆阳市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牵引带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主抓手,加速推进全市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有力支撑了种、养、菌“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
曾经,年轻人纷纷离开农村,走进城市谋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远离城市繁华“跳回农门”,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正宁县永和镇返乡创业青年文周周凭借在外多年的打拼积累,投资1000万元在自己家乡建办了永和镇盛世昌达蛋鸡养殖场,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蛋鸡养殖大户,成功走出了一条蛋鸡养殖的致富之路。
母羊繁殖率提高20%,育肥日增重提高50%,屠宰率提高15%,出栏周期缩短2至3个月,示范村养羊户实现“傻瓜式”饲养……近6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舍饲肉羊高产高效技术集成”项目在环县的实施成效显著,创新“社育户繁”良种选育扩繁、“三级二元”高效杂交、TMF(全价混合发酵饲料)快餐料饲喂和“直线育肥”优质肥羔生产等4个技术模式,建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环县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让环县肉羊产业有标可依,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11月14日,2024年羊产业标准宣贯暨实用技术培训班在毛井镇举办,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省畜牧业标委会副秘书长张爱文,兰州大学萃英学者、二级教授沈禹颍,甘肃农业大学二级教授马友记,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究员牛春娥,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高级畜牧师梁国荣,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高级畜牧师徐琳娜,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高级畜牧师文璟,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畜牧师薛瑞林出席开班仪式,镇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梁森致辞,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三级调研员刘占蓉出席并讲话,全镇产业
冬季是果树的休眠期,果园管理的重点是冬剪。冬季果树的修剪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于一些特殊枝条的处理,修剪不当不但影响果实产量的提高,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病害发生。
秋冬季节果园管理是实现周年规范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果农进行果园生产最繁忙的季节。果实采收后树体比较衰弱,更要加强管理,强化树势,使果树能安然越冬,为来年生长发育积蓄能量。苹果园管理主要任务是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整形修剪等。具体管理技术要点如下:
这两颗备受瞩目的果王,分别是直径115毫米重700克的“瑞雪”和直径125毫米重750克的“红富士”,一绿一红,格外吸睛。它们刚一亮相,便引得拍卖现场众人激情举牌竞拍。起拍价从50元开始,价格一路飙升,最终成交价成为近五年来庆阳单个果品销售高价范例之一。
千年种植历史,百年引进培育,40年果业发展,一路走来,庆阳苹果产业硕果累累。全市果园面积达133万亩,覆盖69个重点乡镇,涉及1055个行政村,拥有17万户种植户。作为农业农村部区划的全国优质苹果最优产地和最佳适生区,庆阳苹果当之无愧。苹果全产业链产值100亿元以上,从业人数达30多万人,人均务果纯收入2273元,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8%。苹果产业已成为我市第一大农村经济支柱产业。站在新起点,迎来新机遇,庆阳市开启了产业升级的奋进之路。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足自然禀赋
晨曦微露,阳光洒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悦乐镇乔崾岘村起伏的山岗上,吴喜明和妻子站在比人高的玉米丛里,边掰着玉米边聊天:“趁这两天天气好,抓紧收回去,这可都是咱家‘宝贝’的口粮。”吴喜明口中的“宝贝”就是他家牛圈里的29头肉牛。在他看来,从贫困户到脱贫户,再到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这些“宝贝”是他一路奋斗、改变家庭境况的制胜“法宝”,也是他开启未来幸福美好生活的关键“钥匙”。
近年来,镇原县立足资源优势,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合作社规模经营、农户自主种植等方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赋能乡村振兴。
眼下正是苹果收获的季节,宁县25万亩优质苹果陆续成熟,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果农们趁着好天气忙碌地采摘、分拣、销售,宁县苹果又一次迎来了丰收年。
寒露过后,气温有所下降,但在春荣镇,正热火朝天栽植金银花的村民们随处可见。大家抢抓农时,覆膜、挖坑、压苗、浇水,干得特别起劲。
今年以来,庆阳市以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统揽,着力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新格局,大力实施百万亩果园提质增效、百万亩复种增粮增效、百万亩高标准农田节水补充灌溉、农文旅融合百千万“四大工程”,不断夯实农民增收基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农民收入10730元,同比增长8.8%。
近日,走进宁县盘克镇闫沟村的村集体果园,连片的苹果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饱满圆润的苹果挂满了枝头,散发着阵阵果香。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今年以来,我市把农产品销售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举措,搭平台、拓渠道、强品牌、优服务,实行展销、促销、带销、助销“四销模式”,全方位促进农产品销售、农民增收。截至9月底,全市完成大宗农产品销售215.6万吨,销售额达123.5亿元。
“e起行动·同甘共富”I@甘肃2024网络富民博览会陇原丰收季活动火热进行中,庆阳市积极组织属地网络达人和新农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网络端向线上观众推介庆阳的各种特色农产品,生动精彩的带货环节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涌进直播间下单。
近日,两辆满载25吨庆阳苹果出口新加坡的货车驶出了宁县和盛工业园区西部苹果商贸港庆新果业有限公司。这标志着宁县乃至庆阳苹果产业品牌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提升了庆阳苹果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九月的环县,秋意浓郁,金黄遍野,和煦的阳光铺洒在秋天的大地上,承载着丰收的喜悦与希望。秋收,便是环县秋日里最美的一抹金黄!
今年以来,庆阳市以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统揽,以发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为抓手,突出养殖业牵引带动,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上半年,庆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533元,同比增长7.9%。据悉,促进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工资性收入增速回升、经营净收入较快增长、财产净收入平稳增长等。今年,庆阳市本地就业岗位增加,上半年共举办各类招聘活动259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5.4万个,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中积极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全市完成粮食播
今年以来,庆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工作安排,紧盯服务衔接乡村振兴资金项目交易,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保障项目依法高效交易,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上半年累计完成西峰区彭原镇鄢旗坳村黑木耳产业提升项目、肖金镇李城村高原夏菜产业发展项目、西峰区2024年市区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产业发展供水项目等10个乡村振兴专项资金项目交易,交易额2176.56万元,平均交易周期25日,节约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共计12.34万元。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建立重大项目包抓责任制,按期调度进展,推动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任务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