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姊妹双石造像塔,塔影幢幢起梵音
在华池县的双塔森林公园深处,隐藏着一段被岁月雕琢的历史。在这里,双塔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华池县博物馆馆长罗志才深情地讲述,这座寺院不仅是金王朝政治中心南移的产物,更是海林王为了民族团结而督办的一座官办寺院,它的建立,无疑具有极高的政治地位。
进入腊月,春节氛围逐渐浓厚,在西峰区香包文创市场,造型丰富、寓意美好的“蛇”元素系列香包销售持续升温。走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香包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石丽峰的工作室,带您探寻千年香包技艺在新春之际焕发活力的成功“密码”。
12月31日,全市农文旅融合产业提质升级专题协商座谈会议召开,通报农文旅融合发展百千万工程推进情况,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进一步推动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副市长、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百千万工程工作专班副组长吴宝定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要求,要充分认识农文旅融合发展百千万工程的重大意义,按照“以文塑旅、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思路,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提升乡村旅游质效、培养直播号和直播人员、培育带动型农户,推动形成乡村发展新业态、新格局。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
近年来,正宁县按照“农业为基、文化为魂、旅游为体、融合发展”的思路,深入实施农文旅融合发展“五大行动”,深挖区位资源优势,探索走出了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前11个月,全县累计接待游客321.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24亿元,分别增长249%、440%。
冬至过后,天气渐寒。在华池县城壕镇城壕村食禾门农业有限公司内,一派火热的忙碌景象,工人们正忙着生产、打包、装袋,加工农特产品。
2025年各县(区)元旦、春节期间,共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12项。市上活动以西峰城区为中心,重点开展19项文化活动。
庆阳市文化馆组织国家级非遗项目庆阳香包到场为中外嘉宾现场展示体验。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李书磊与传承人刘兰芳亲切交谈,询问庆阳香包的发展状况,赞扬庆阳香包既保留了传统,又与当下年轻人的审美相契合,希望庆阳香包产业能发展壮大,李部长表示自己也会为庆阳香包做宣传!
正宁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东南部、子午岭西麓,地处陇东黄土高塬沟壑区,地形东高西低、东宽西窄,略呈三角形;早在旧石器中期,正宁境内已有先民刀耕火种,繁衍生息,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西汉时期,正宁县始置阳周县,清朝时期更名为正宁县。1958年12月,正宁县并入宁县,1962年1月,恢复正宁县建置。正宁县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历史悠久,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革命先驱曾在这里浴血播火,邓小平、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宝贵的革命遗迹和精神财富,滋养了一方人民。
今年以来,庆城县庆城镇药王洞村立足村情实际,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建立健全集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康养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体系,不断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的附加值,促进农业多环节增效、农民多渠道增收,以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12月12日,《南佐遗址保护规划》市级汇报评审会召开,听取规划编制情况汇报,对规划方案进行深入讨论和科学评审。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迭目江腾参加有关活动,副市长吴宝定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南佐遗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保护与利用工作需要精心规划、全局谋划。规划编制单位要科学规划引领,聚焦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潜力,充分吸纳各专家、各部门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内容,构建起多层次保护体系。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配合,多方协同发力,在南佐遗址保护利用项目申请、前期手续办理等方面给予大力
大西北陇东黄土高原,冬季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似是生活艰辛的使者,无情地钻进每一个家庭的缝隙。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困苦中坚守,在贫寒里寻觅希望。
今年以来,正宁县始终立足资源禀赋优势,持续整合提升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品,至目前,全县旅游接待人数321.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24亿元,游客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249%和440%。
近期,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西北岁月》在央视热播,为我们真实、客观、全面展现了1927年到1952年这段非凡光辉的西北革命岁月。南梁——这个西部小镇,也因为这部剧再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很多人知道刘巧儿,可能是因为1955年的一部电影《刘巧儿》,当时轰动全国,让大家看到了原来自由和幸福是可以大胆地去追求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她的原型人物封芝琴的故事。
华池县城壕镇城壕村统筹推进特色农产品种植、产业链完善升级、美丽乡村建设、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任务,全力推进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了农文旅企业有甜头、农业提质有奔头、农村面貌有看头、农民增收有盼头。
在央视热播的历史大剧《西北岁月》中,那一幕幕箍窑里的生活场景,宛如一扇时光之门,悄然开启,引领我们踏入往昔陇东人的质朴日常。窑内,昏黄灯光似风中残烛,摇曳不定,却稳稳映照出主人公那饱经沧桑却坚毅如磐的面庞。土炕之上,粗布被褥虽简陋朴素,却被叠放得整整齐齐,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生活的秩序与期许。墙角,几件老旧农具静静伫立,仿若沉默的史官,默默诉说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往昔,见证着汗水洒落田间、希望种进黄土的岁岁年年。夜幕仿若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缓缓垂下,笼罩大地。此时,一家人围坐炕头,借着那微弱如豆的光亮
为有效提升文创产品研发水平,发挥非遗技艺和民俗文创对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带动作用,积极助力农文旅融合发展千百万工程,2024年11月27至 30日,为期3天的庆阳文创产品研发培训班在镇原县宾馆顺利举办。
11月22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甘肃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建议项目名单》,本次公示的名单中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类,共286个非遗项目。
这里有轩辕黄帝升天、周太子降生、金公鸡叫鸣、关老爷显灵、林道士成仙的神奇传说,有“二龙戏珠”的奇特山势,有元、明、清古建筑23座和新建庙宇楼阁,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宏伟的道教宫观和谐一体,是观光旅游的绝好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