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东区教师孙玉玲:深耕爱心沃土 点亮千里支教路

摘要:“把我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倾尽所有地教给孩子们,把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通过爱心传给宁县教育这片沃土,这是我从天津来宁县支教的最大梦想……”2025年8月,天津市河东区友爱道小学孙玉玲老师带着这样的念头,从城市到乡村,跨越千里,带着对西北地区教育的赤诚与热爱,来到庆阳市宁县和盛园区小学开展支教活动,她在贫瘠的教育土壤上深耕不辍,用知识与温暖为乡村孩子点亮逐梦之路,书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支教赞歌。

(全媒体记者 李建强 通讯员 杜泽龙)“把我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倾尽所有地教给孩子们,把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通过爱心传给宁县教育这片沃土,这是我从天津来宁县支教的最大梦想……”2025年8月,天津市河东区友爱道小学孙玉玲老师带着这样的念头,从城市到乡村,跨越千里,带着对西北地区教育的赤诚与热爱,来到庆阳市宁县和盛园区小学开展支教活动,她在贫瘠的教育土壤上深耕不辍,用知识与温暖为乡村孩子点亮逐梦之路,书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支教赞歌。

牢守初心  笃志攻克难关

初到宁县,孙玉玲水土不服让咽喉不适成为常态,饮食口味需要重新适应,但这些困难丝毫没有动摇孙老师继续支教的决心。

当孙玉玲来到支教的宁县和盛园区小学看到孩子们可爱的笑脸时,她的心中格外兴奋。简单安顿过后,她立马投入工作。上示范课、指导青年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参与学校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几乎每天都要忙到深夜,忙碌到没有时间想念家人,想念孩子。

园区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学校6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她在学习上为学生“开小灶”,在生活上给予关怀,用智慧和爱试着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并在教学方法上下足功夫,敏锐捕捉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利用课余时间深入钻研AI教学工具,探索数字化教学与小学数学课堂的融合路径,课堂上课余时间和学生积极沟通交流。起初孙玉玲还担心可能会有学生因为幼小衔接在学习中出现情绪上的问题,后来发现,是她多虑了。这里的孩子们乐观、坚毅,他们打心眼里尊敬老师、渴望知识。

孙玉玲带领孩子们攻克数学学习上的难关,设计“趣绘”“趣说”“趣练”创意口算作业,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让他们分享收获的喜悦,从而吸引更多的孩子投入到爱学习、乐学习、会学习的行动中来。

此外,孙玉玲遵循趣味化、活动化、生活化的原则,还引入小小设计师、画数学小报、讲数学家故事等活动,从找一找、拼一拼、搭一搭、说一说、画一画等方面着手,让学生在拼搭积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思考问题,思维更加敏捷。课后,她还进行集中辅导或个别辅导,争取在短时间内了解这些孩子的家庭和学习情况,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这些可爱的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学,学习更丰富有趣的数学知识。

坚定恒心 提升教学实效

在传授知识之外,她更用爱心为孩子筑起温暖港湾。刚到一(2)班,孙玉玲发现一个班级同学小玮不管什么时候总是耷拉着脑袋,课堂上也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试着和他交流时,他也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经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小玮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孩子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因病长期卧床,爷爷不仅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还要照顾生病的奶奶、负责孩子的学习,让同样作为母亲的孙玉玲心痛不已。他性格较孤僻,不善与同学交往,在班里显得格格不入。孙玉玲思索了一夜,想到了和他沟通的办法,给他讲自己孩子的一些事,并告诉他自己的孩子最喜欢妈妈奖励他笑脸卡片。孙玉玲像给自己孩子一样,也给他奖励了笑脸卡片。如今,小玮和刚开学时判若两人,愿意和同学老师交流了,乐于帮助同学了,上课认真听讲了,作业也写得工整了。

在支教期间,孙玉玲尽她所能改变老师的教育理念。“从踏进宁园和盛园区小学那一刻起,我就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流水的兵’。”孙玉玲坚定地说。

孙玉玲按照“深入教研、专题讲座、送教下乡、指导青年教师、上示范课”的思路开展帮扶老师的工作,并注重培养老师们高效实用的教学方法,专门开展AI教学专题讲座,从工具操作、教学设计、课堂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指导,手把手教授教师如何运用AI技术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教学效率,充分认识发挥多媒体教具的直观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课堂上,孙玉玲鼓励其他老师尝试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游戏、竞赛、讲故事、实物模型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后耐心辅导学困生,从数字的书写到问题的解答,从好习惯地慢慢培养到多元化的评价,用爱心与责任守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奉献爱心 用情呵护成长

孙玉玲了解到班级孩子课间很少活动,原因是没有适合的体育器材,为了强健学生体魄,她还自掏腰包为学生购买了一批毽子,并在课间举着五颜六色的毽子,引导孩子们踊跃参加进来。

看到学生早饭因馒头吃不了而浪费的现象,孙玉玲还及时调整分餐思路,把每个馒头都掰成三份,这样做,既适合一年级孩子的食量,也避免了浪费粮食。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开展“光盘行动”主题教育,通过讲述农民劳作的艰辛、分享粮食短缺地区的故事,让学生深刻理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此外,还通过课堂互动、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礼貌待人,让文明之风在校园中悄然传播。

“孙玉玲像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扎根哪里;更像一盏‘明灯’,用‘捧着一颗心来’的精神,照亮学生成长路,指引青年教师前行方向。”宁县和盛园校长米建辉说。

“教育是彼此照亮的过程,我带来的是知识与方法,收获的却是孩子们的信任与成长。”孙玉玲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能为宁县的孩子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是我的荣幸。今后我将继续以青春为笔、以爱心为墨,在支教乡村教育的沃土上默默耕耘,让教育的薪火跨越山海,在乡村大地上代代相传。”

编辑/赵俊阳
未标明由印象庆阳网(www.yinxiangqingyang.com)原创的文章,均为公益转载或由网民自行上传发布。网站所有文章均不代表我站任何观点,请大家自行判断阅读。文章内容包括图片、音视频等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站删除。感谢理解,致敬原创!站务邮箱:931548454@qq.com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