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麻辣烫之旅” 出行攻略

甘肃天水“麻辣烫之旅” 出行攻略

天水麻辣烫出行攻略、停车攻略、店面索引、优选路线一定要收藏。

博物馆“寻龙迹”丨龙纹虎食羊铜牌饰

博物馆“寻龙迹”丨龙纹虎食羊铜牌饰

长10.5厘米,宽6.3厘米。铜牌形似方形,周沿向背微折,面凸起,雕有马首虎身兽咬蛇纹饰,兽左向,尾卷于背,兽爪锋锐,口叼蛟龙,数条蛟龙盘卷异兽身,右侧近沿处有一喙状凸钮,背凹,左有竖向桥钮。异兽刻画的生动逼真,盘曲的蛟龙具有着动感,是难得的艺术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庆阳市博物馆。

只吃麻辣烫?庆阳这“热辣滚烫”的暖锅也不容错过

只吃麻辣烫?庆阳这“热辣滚烫”的暖锅也不容错过

庆阳作为周祖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与鼎渊源深厚。当年周祖不窋率族人到庆阳后,农耕文化自此发端,饮食文化也相应发展。

博物馆“寻龙迹”丨珐琅彩带盖紫砂壶

博物馆“寻龙迹”丨珐琅彩带盖紫砂壶

口径9.2厘米,高14.4厘米,底10.3厘米。直口,平沿,短颈,缓肩,鼓腹下收,平底内凹,肩有对称的云朵形双耳系,腹上部有一流(流残),盖面下凹呈浅盘形。通体着黑彩,盖沿、口沿及底部着蓝彩,盖心饰五瓣花一朵,颈部白底饰红色网格纹,肩饰卷叶纹和云纹各一周,腹两侧有蛟龙腾空而起,作戏珠状,周有火焰纹、云纹,近底一周海水纹。纹饰填以黄、白、红、绿等色,色彩浓艳。底有一印章。属于国家三级文物,现收藏于庆阳市博物馆。

布拼云霞生春风——陇东拼布艺术略论

布拼云霞生春风——陇东拼布艺术略论

拼布艺术是以布为材料拼接粘贴,形成绘画或实用品,是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艺术。近年来,拼布艺术也成为高校印染设计专业的新内容。这一艺术追求能够复活黄土高原香包、荷包里蕴藏的传统文化符号的象征体系,激活布艺创制无穷的想象力。

博物馆“寻龙迹”丨二龙戏珠镜

博物馆“寻龙迹”丨二龙戏珠镜

明代 龙纹铜马刷 直径12.3厘米,厚0.6厘米。圆钮,钮上方有一宝珠。二龙夹钮对峙、昂首,各伸出一爪,张口,作戏珠状。两龙下方正中有一花锦。近缘一周凸弦纹。窄卷沿。属于国家三级文物,现收藏于庆阳市博物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者来正宁县博物馆参观交流

3月13日,正在石家及遇村遗址进行整理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保、科技中心学者韩化蕊、刘大玮、刘念等一行7人受邀来正宁县博物馆参观交流。

2024甘肃康养旅游资源对接大会即将在庆城开幕

2024甘肃康养旅游资源对接大会即将在庆城开幕

庆阳康养资源富集。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庆阳与岐伯谈医论道,成就了中华医学元典《黄帝内经》。

博物馆“寻龙迹”丨龙纹铜马刷

博物馆“寻龙迹”丨龙纹铜马刷

长17厘米,宽5.1厘米,呈长方形,柄端镂雕盘曲的龙,龙下方框内镂雕一奔跑的骆驼。刷体镂雕纹饰,两面有密布均匀的小尖刺。此器物纹饰雕刻精美,铸造精良。属于国家三级文物,现收藏于庆阳市博物馆。

第二届陕甘宁毗邻城市文学刊物庆阳改稿会暨文学骨干研修班将于3月16日在西峰开班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打造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工作布局,不断引导和鼓励我市青年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创作水平,加强我市青年作家与陕甘宁毗邻城市文学刊物的互动交流,推出更多的文学新人和优秀作品,使庆阳作家能够走出庆阳,庆阳优秀文学作品之花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学平台绽放,达到以文学为纽带,“讲好庆阳故事,筑牢毗邻城市友谊”的目的,市文联将于3月16-17日,在西峰举办“第二届陕甘宁毗邻城市文学刊物庆阳改稿会暨文艺骨干研修班”。

博物馆“寻龙迹”丨二龙戏珠玉镯

博物馆“寻龙迹”丨二龙戏珠玉镯

直径8.3厘米。玉镯呈青白色,椭圆形。雕有二龙戏珠纹。二龙口张,作吞珠状,龙脊呈凹槽形,龙角、须雕刻清晰,纹样独特,造型美观。属于国家三级文物,现收藏于庆阳市博物馆。

庆阳市博物馆开展“春日植绿树 地球建成林”快乐学堂社教活动

为积极响应国家绿色环保的号召,提升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植树节前,庆阳市博物馆开展了“春日植绿树 地球建成林”快乐学堂社教活动,共有20多名学生参加了活动。

博物馆“寻龙迹”丨菱花形双龙纹镜

博物馆“寻龙迹”丨菱花形双龙纹镜

直径16厘米,厚0.5厘米。八瓣菱花形,圆钮,二龙绕钮卷曲,首尾相交,相互咬尾,形态相似,张牙舞爪。龙首、四肢、背鳍、鳞片刻画得清晰逼真,近缘饰一周卷叶纹。此镜采用高浮雕,纹理清晰自然,立体感很强。属于国家三级文物,现收藏于庆阳市博物馆。

正宁县举办香包刺绣产业开发讲座

3月11日,正宁县举办了香包刺绣产业开发讲座。局机关、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全体干部职工及全县香包刺绣非遗传承人、文创企业代表参加了讲座。

美的剪纸,是深长的心灵叙说——庆阳剪纸的审美特色与传承经验

美的剪纸,是深长的心灵叙说——庆阳剪纸的审美特色与传承经验

陇东剪纸洋溢着民间风情,传承着浓郁的陇东文化习俗,参与构建华夏民族精神空间上的神话想象、信仰体系、历史传说,既是一部文化符号的图库,又是一首生活的叙事诗、一本心灵的抒情史。

博物馆“寻龙迹”丨粉彩二龙戏珠瓷碗

博物馆“寻龙迹”丨粉彩二龙戏珠瓷碗

高5.3厘米、口径11.5厘米、底径5.3厘米.征集于庆阳市华池县柔远镇。瓷碗敞口,卷唇,深腹,圈足。碗内壁以白釉为地,光素无纹,外壁以黄釉为底,粉彩装饰,以墨线勾勒出龙纹、宝珠等纹饰轮廓线,填以红、绿、白等釉色,二次烧造而成。二龙躯干张合有度,张牙舞爪,左右呼应,气势威猛。属于国家三级文物,现收藏于庆阳市博物馆。

春秋集团赴庆阳开展旅游市场考察调研

3月7日,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吴红一行来庆阳考察调研旅游市场,围绕庆阳旅游市场开发与庆阳市政府进行座谈。庆阳市政府副秘书长梁小荣主持并讲话,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庆阳市交通运输局、庆阳机场公司及庆阳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参加座谈。

博物馆“寻龙迹”丨透雕龙纹白玉带钩

博物馆“寻龙迹”丨透雕龙纹白玉带钩

长6.5厘米,宽4.2厘米。征集于原镇原县太平公社。玉青白色,带钩呈方形,钩首为兽头形,弧背,背镂雕一变形龙,纹饰简单,造型美观。属于国家三级文物,现收藏于庆阳市博物馆。

细腻笔触再现峥嵘岁月 专家研讨六集纪录片《南梁之光》

由中共甘肃省委员会、甘肃省人民政府出品的六集文献纪录片《南梁之光》不久前在甘肃卫视圆满收官。3月7日,纪录片《南梁之光》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西峰版课本封面来啦!每一张都是“教科书式”的绝美……

西峰版课本封面来啦!每一张都是“教科书式”的绝美……

翻开语文是西峰人勤劳致富安暖四季的奋进故事览阅信息是东数西算八大中心枢纽节点之一的骄傲打开地理是黄土高原广袤无垠帧帧入画的绝美风景

西峰区妇女美术家协会“巾帼心向党,丹青绘芳华”——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美术作品网络展.

西峰区妇女美术家协会“巾帼心向党,丹青绘芳华”——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美术作品网络展.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为营造浓厚节日氛围,展现新时代妇女美术家的时代风貌,西峰区妇女美术家协会特举办以“巾帼心向党,丹青绘芳华”为主题的美术作品网络展。本次网络展线上展出了西峰区妇女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共26件,充分展示了女性艺术工作者灵心慧手、乐观自信、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锐意进取、建功新时代的巾帼风采。

庆阳市文艺界庆“三八”联谊会成功举办

为庆祝第114个“三八”国际妇女节,3月7日,市文联在庆阳市美术馆组织举办庆阳市文艺界庆“三八”联谊会。市属各文艺家协会、文联机关干部共计80余人参加了活动。

豳风剪纸 熠耀其羽——从审美叙事的视角解读庆阳剪纸

豳风剪纸 熠耀其羽——从审美叙事的视角解读庆阳剪纸

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剪纸传承着浓郁的陇东文化习俗,构成华夏民族精神空间上的神话想象、信仰体系、历史传说,由剪纸艺术形成的图腾文化体系,我们能够“看见”人在世界上的存在方式:这就像古希腊神话所编织的天庭之上的璀璨星光——庆阳剪纸以生命树与抓髻娃娃的生殖与成长衍生的神话与生命体系,贯穿于生命生育、生活生计、生产生存的全过程中,看似平面,却是立体地形成艺术的时空,飞翔着人类心灵的欲望与梦幻。

博物馆“寻龙迹”丨龙首柄铜魁

博物馆“寻龙迹”丨龙首柄铜魁

高11.1厘米,口径22厘米,柄长12厘米。广口,深腹,束颈,浅圈足。腹一侧为龙首形手柄,龙首满饰花纹,龙目圆睁,眼珠突出,张口,龙首连器体。腹有一道宽带纹,宽带上饰有一周弦纹,龙首神态生动,造型精美,形象逼真。此器造型庄重,铸造精良,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庆阳市博物馆。

庆阳:收心聚力鼓干劲 文化市场执法再出发

春节假期后,庆阳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执法人员不打年盹儿,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深入西峰辖区文化市场开展走访服务和执法检查。

2024年庆阳市文体广电旅游工作会召开

3月6日,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召开2024年全市文体广电旅游工作会议,传达学习全省文化和旅游、广电、体育、文物工作会议、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精神,回顾总结2023年工作,安排部署2024年工作。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郭丽君同志主持会议并讲话,局属单位和各县(区)文体广电旅游局班子成员、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会议。

巾帼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庆“三八”全市第二届妇女书画摄影展开展

3月6日,由市文联、市妇联联合举办的“巾帼心向党·奋进新征程”庆“三八”全市第二届妇女书画摄影展在庆阳美术馆开展。

博物馆“寻龙迹”丨德政碑头

博物馆“寻龙迹”丨德政碑头

通高104厘米。形似半圆形,上雕刻“二龙戏珠”图案,龙身盘绕,造型美观,正面刻“大清”二字,背面刻“德政碑”,出土于环县老城内,因人为的破坏致使碑头残损不全,碑身无处找寻。现收藏于环县博物馆。

郭继承|悠悠皮影情

郭继承|悠悠皮影情

皮影戏,民间又称“灯影戏”,曾广泛流传于我国民间的大部分地区。它是一种以兽皮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或蜡烛等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表演,是中国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祖国各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如陕西华阴老腔,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 文/郭继承
  • 2024/3/5 21:38:19
  • 皮影

全国11城直飞!庆阳机场夏航季航班新鲜出炉

全国11城直飞!庆阳机场夏航季航班新鲜出炉

博物馆“寻龙迹”丨褐釉龙纹八角形碟

博物馆“寻龙迹”丨褐釉龙纹八角形碟

口径10.5厘米,高1厘米,底径7厘米,重97克。内外施褐釉、施釉不均、底部露胎。器形成八角形,每角凸出棱线,双唇外折、浅腹、圈足、内底部饰一卷曲变形龙纹。属于国家二级文物,现收藏于华池县博物馆。

道金平丨环县社火概说

道金平丨环县社火概说

社火是民间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重要形式,环县特别在沿川一带有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经过不断改革发展,至今仍为人民喜闻乐见。目前环县主要在曲子的双城、楼房子、五里桥、刘旗,木钵的木钵街、殷家桥,环城的十八里、红星、五里屯,洪德的河连湾、洪德街,车道的代掌、双庙,毛井的黄寨柯,芦家湾的花儿掌、吴大洼,八珠的苟塬,天池,演武等地均有分布。

华池县举办2024年“火树银花·灯谜陪您过大年”春节文化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3月3日,华池县举办2024年“火树银花·灯谜陪您过大年”春节文化活动。

庆阳市文联积极参加​“全国文联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网络专题培训班”

3月1日,由中国文联主办的“全国文联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网络专题培训班”网络直播培训班线上线下同步开班。市文联设立分会场,积极组织机关全体干部参加了当日的直播培训。

博物馆“寻龙迹”丨双龙谷纹玉璧

博物馆“寻龙迹”丨双龙谷纹玉璧

双龙谷纹玉璧在古代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礼器,其上的双龙纹和谷纹都具有特殊的寓意。双龙纹通常被认为是力量的象征,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了高贵和力量。同时,龙的尾部卷曲上扬,形成了一个小穿孔,这不仅增加了璧的艺术效果,也预示着事业的顺利发展和家庭的幸福美满。现收藏于宁县博物馆。

《庆阳剪纸》服装走秀

《庆阳剪纸》服装走秀

《庆阳剪纸》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庆阳专属时刻表!待你解锁!

庆阳,作为一座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城市,无论是白昼的阳光还是夜晚的霓虹,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博物馆“寻龙迹”丨青花龙纹瓷碟

博物馆“寻龙迹”丨青花龙纹瓷碟

口径18.5厘米,高6厘米,底径6厘米,重119克。白釉青花,敞口,圆唇,弧腹,圈足。内沿饰弦纹一周,近内底饰弦纹两周,内底饰龙纹,外沿饰弦纹一周,近圈足饰弦纹一周,腹部有对称花草三组。属于国家三级文物,现收藏于华池县博物馆。

庆城县:三千余人耍社火 锣鼓喧天庆盛世

2月29日,农历正月二十,庆城县成功举办民俗社火汇演活动。

文艺之花绽放黄土大塬——庆阳市挖掘优势资源推进“文化大庆阳”建设

庆阳是一个具有足够历史长度和文化厚度的地方。1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存,中国第一块旧石器就发现于庆阳,境内发掘的南佐遗址是实证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的重大考古新发现。庆阳有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有世界上黄土堆积最厚、塬面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天下黄土第一塬”——董志塬。有代表着中国文化特质的岐黄文化,有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香包、刺绣、民间剪纸、道情皮影、陇东民歌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庆阳五绝”,《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军民大生产》《绣金匾》三首庆阳民歌唱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

环县道情皮影戏:摇曳在光影中的东方艺术

皮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一口唱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这是环县道情皮影戏生动的写照。

非遗时光丨宁县石雕艺术

追溯宁县石刻艺术之源,根据出土文物,可以上推到齐家文化时期。其种类有佛教、道教和民间诸神的石雕造像。宁县最早的石造像为1995年5月在县城南坡子出土的一大批南北朝佛教石刻造像,其记年为北魏太和十二年(公元488年)。它是我国继山东青州出土佛教造像后第二批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佛教出土文物。

博物馆“寻龙迹”丨镂空龙纹铜饰

博物馆“寻龙迹”丨镂空龙纹铜饰

战国 镂空龙纹铜饰 长7厘米,宽5.7厘米,重55克。由华池县公安局移交。圆形薄片,边沿较宽,镂空龙回首相望,四足有力,形象逼真,雕作精细,具有较高艺术性。属于国家三级文物,现收藏于华池县博物馆。

“春天的畅想”:庆阳文学发展现状与出路——与著名作家马步升先生对话活动举办

2月28日下午,“春天的畅想”:庆阳文学发展现状与出路——与著名作家马步升先生对话活动,在市融媒体中心演播大厅举办。活动由市文联、市融媒体中心主办,新乡贤联谊会、市作家协会、庆阳文学院承办。市委宣传部、统战部、市文联、市融媒体中心相关负责人出席,市内中国作协会员、文学骨干及新乡贤联谊会作家和文学爱好者100余人参加。对话活动由市作协主席付兴奎主持。

博物馆“寻龙迹”丨龙形青铜带钩

博物馆“寻龙迹”丨龙形青铜带钩

长12cm,现珍藏于正宁县博物馆,国家三级文物。带钩是古人一种束腰构件,历史上曾使用数千年不绝。带钩虽小可谓中国青铜工艺的缩影。带钩的造型多样生动,其形象多有美好的寓意,带钩的装饰工艺精美绝伦,技艺精湛,它虽然没有青铜器物的体量庞大,却集当时生产技术、装饰工艺水平之大成,有鎏金、错金、错银、镶嵌、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线刻等装饰方法。带钩的纹饰造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意识和民族精神。

博物馆“寻龙迹”丨顾龙纹青铜鼎

博物馆“寻龙迹”丨顾龙纹青铜鼎

西周 顾龙纹青铜鼎 此鼎直耳鼓腹圜底柱足式,缘耳直上,柱足上粗下渐细较短,颈部饰一圈夔龙纹,一耳残缺。鼎底范为三角形连足,三壁范缝应三足,柱足上有范线,底有烟炱。现珍藏于正宁县博物馆,国家二级文物。 顾龙纹,亦称“回首龙纹”,龙纹的一种。古代青铜器的纹饰,为回首状的龙纹,多以两两相背、中轴对称的形式,呈带状装饰于器物颈部或盖边沿,主要盛行于西周中期,通用于西周至春秋晚期。

数字技术“复活”约五千年前南佐聚落遗址

躺在展厅里残缺的陶人,在数字化虚拟复原后恢复全貌,还伴随音乐跳起祭祀舞蹈;戴上VR眼镜,古人取火做饭、烧制陶器的场景尽收眼底……

陇东民俗文化里,那些别具一格的“龙”

陇东民俗文化里,那些别具一格的“龙”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内涵博大。甘肃庆阳这片丰厚的黄土大塬,孕育了人类的早期文明,也诞生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皮影”“剪纸”等质朴、古拙的民间艺术品,不仅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也保留着上古时代原始的文化形态,反映出陇东地区深厚的历史民俗文化底蕴。

博物馆“寻龙迹”丨双龙戏珠青白玉手镯

博物馆“寻龙迹”丨双龙戏珠青白玉手镯

内径56mm,外径67mm,宽11mm,重58g,圆环状。手镯以和田青白玉旋制而成,玉质莹润,整体雕为二龙戏珠造型,浑然一体,造型美观,雕工细腻。一端连接处雕琢双龙首,凸目,炯炯有神,猪鼻,长角向后背,须髯自然后垂,仿佛在云端游弋,双龙首共含一宝珠。现珍藏于正宁县博物馆,国家三级文物。 双龙戏珠是两条龙戏耍(或抢夺)一颗火珠的表现形式,它来自天文学中的星球运行图,火珠是由月球演化来的。双龙戏珠起源时间是先秦时期,拥有三千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龙珠是龙的精华,是它们修炼的原神所在,所以人们在艺术

西峰社火赴宁夏参加全国社火大赛载誉归来

为了深化文化交流合作,展示西峰地方文化名片,发挥社火文化赋能作用,推广农文旅融合宣传。2月24日元宵佳节,西峰区肖金镇左咀村社火队远赴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参加了“宁夏固原首届全国社火大赛(宁苗杯)暨‘隆德暖锅’促消费过大年活动。来自隆德县和福建、陕西、甘肃等地的14支社火队伍齐聚一堂,进行社火展演,我区社火荣获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