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宁县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123456+同心圆”为工作思路,通过增强创建工作的“广度、力度、深度、亮度、温度”,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合力。
(全媒体记者 张虎奎)近年来,宁县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123456+同心圆”为工作思路,通过增强创建工作的“广度、力度、深度、亮度、温度”,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合力。
在拓展创建“广度”方面,宁县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建设教育基地、制作宣传片和微视频、创办微信公众号、编排民族歌舞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多维度解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为加大创建“力度”,宁县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专班,保障经费投入,制定实施方案,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工作格局。各级党组织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深入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的主心骨和带头作用。
在延伸创建“深度”方面,宁县突出宣传实体建设、创建活动开展和宣传载体编织三大重点,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打造了一批突出中华文化符号的实体景观。同时,通过文艺晚会、书画展、广场舞展演、文化下乡巡演、文创作品征集等系列活动,以及文物专题展等,增强群众参与感,提升创建实效。
宁县还积极探索路径,提升创建“亮度”,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乡村振兴、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宜居宜业魅力县打造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创新“挖掘、依托、嫁接、整合”四条路径。通过挖掘“义渠古国”历史文化,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等工作,嫁接民族团结元素于各类文化活动中,整合项目资源建成主题广场和宣传长廊,弘扬民族团结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巩固创建“温度”方面,宁县始终以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少数民族权益,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通过“五度”并举,宁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