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宁县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正以特色产业为笔,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宁县立足实际,大力发展苹果、食用菌、中药材、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全媒体记者 梁晓飞)近年来,宁县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正以特色产业为笔,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宁县立足实际,大力发展苹果、食用菌、中药材、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宁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日照充足、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是中国苹果优生区之一。近年来,宁县以科技为犁,深耕苹果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在宁县中村镇的正洋苹果基地,矮化密植果树整齐排列,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精准灌溉,防雹网、物理驱虫等数十项创新技术构建起苹果生长的“金钟罩”。目前,基地年产优质苹果3-5万吨,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品牌价值达15亿元。
苹果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还促进了农文旅融合发展。正洋苹果乐园作为国家3A级景区,集农业观光、休闲娱乐、体育健身于一体,成为游客体验采摘野趣、感受田园诗意的好去处。苹果花季期间,景区推出的“果树认领”“农事体验”等活动深受游客喜爱,实现了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宁县以“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为引领,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构建起“种植-养殖-菌业”的绿色循环链条。在米桥镇健禾源食用菌项目现场,一排排钢架大棚整齐排列,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新鲜的菌菇。项目采取“企业集中制棒养菌、农户按需购棒出菇”模式,带动35户农户参与种植,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与农民稳定增收双向共赢。
太昌镇福禾菌业工厂化生产项目则依托原烟叶复烤厂闲置厂房,建成智能化、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车间,重点示范种植绣球菌、杏鲍菇、滑子菇等中高端品种。项目每年可消纳果木枝条、玉米芯等农业废弃物约7500吨,并将废菌料加工转化为有机肥,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机制,项目带动100余人稳定就业,助力5个村集体发展滑子菇种植,年均增收1.5万元。
宁县充分利用群众房前屋后空地,大力发展以金银花等中药材为主的庭院经济。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建设深加工生产线等措施,中药材产业年产值实现上亿元。在良平镇的中药材加工车间,机声隆隆,药香四溢。曾经“沉睡”的闲置资产被盘活,传统的种植模式被革新,一幅以中药材为笔绘就的产业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宁县推行“企业+基地+农户”订单种植模式,发展金银花等“庭院经济”9.23万亩,建成千亩示范点21个。引进精深加工企业开发茶饮、中药饮片等高附加值产品12个,带动3万农户增收。中药材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还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此外,宁县还积极布局低空经济全生态产业链,招商引进航天科工、超级马赫、壹通无人机等一批低空经济领域头部企业,构建了集装配生产、增材制造、培训研学、飞行管控等于一体的无人机产业链条。这些项目的落地投产,不仅为宁县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宁县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业转型升级。通过实施“百村万名新农人”计划、培育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打造“甘味”品牌等措施,宁县将进一步拓宽市场渠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宁县还将继续深化“五区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将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