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细之笔 绘铜城新卷 ——白银市推进城市建设精细化内涵式发展见闻

摘要:近年来,白银市围绕增强城市韧性、提升城市品质,不断推进城市建设精细化,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人居环境,让市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通过白银市管廊控制中心全集成智能监控平台,工作人员可以实时掌握地下管廊的各项运行数据。(记者顾丽娟)

白银城区。(中共白银市委宣传部供图)

重阳前后,秋意渐浓,葳蕤依旧。行走在白银城区,公园绿地随处可见,老旧小区焕发新颜,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

近年来,白银市围绕增强城市韧性、提升城市品质,不断推进城市建设精细化,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人居环境,让市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精准“体检”,保障城市健康运转

走进白银市平川区锦丰园小区,小区的地下管网提升改造和地面平整硬化工作已于前不久全部完成。

“小区地下管网年久失修,跑冒渗漏现象严重,导致供热不暖、排污不畅,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的同时还存在安全隐患。”施工项目负责人吴生源告诉记者,小区改造工作于今年3月15日启动实施,更换了给排水管道,硬化了内部道路。

“这次管网升级改造后,下水道堵塞、暖气不热的问题都解决了,这可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小区住户高兴地说。

“改造工作启动前,社区、街道对锦丰园小区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排查,并通过微信群收集了居民的意见。”平川区兴平街道党工委主任宋占宝说,今年以来,街道各社区已先后解决了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化、供水管网运行不畅等各类问题60余件。

为解决地下管网带病运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近年来,平川区通过城市“体检”,启动实施城市老旧管网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对包括锦丰园小区在内的小区、主城道路的给排水和供热管网进行全面升级。

城市“体检”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白银市将城市“体检”作为精准把脉城市问题、科学谋划发展路径的首要环节,不断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美丽新白银。

“体检”中,白银市各相关部门深入社区、街道收集群众意见与建议,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梳理形成需求清单与问题清单,让城市“体检”成为汇聚民智、凝聚民心的生动实践。

“无体检,不更新。”现在,城市“体检”已成为白银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前置要素。

“目前,城市‘体检’工作已全面覆盖白银、平川两区8个街道。在‘体检’过程中,我们围绕‘好房子、好小区、好街区、好城区’四个维度,对标国家要求,紧密结合民生服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等工作实际,构建了一套科学全面的指标体系。”白银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沈勇说。

今年,白银市将目光聚焦“一老一小”和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着重突出社区食堂覆盖率、再生水利用率等特色指标,以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社区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等专项指标,让“体检”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地方特色。

随着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地下管网更新、市政道路新建与改造等一系列项目的稳步推进,白银市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提高。

数智赋能,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燃气、供热、供排水管道(线),作为城市运行的“生命线”,是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白银市坚持把安全发展理念融入精致城市建设全过程,全面建设智慧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在助力城市更新建设的同时,进一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城市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走进白银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智慧调度指挥中心,数字大屏幕上,多个智慧系统正实时监测着天然气的各项运行参数。

“一旦有异常情况,工作人员能通过智慧平台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通知技术人员到场处理。”白银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张圆说,目前公司的智能调度系统已与白银市“城市生命线燃气安全监管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张圆介绍说,若居民用户端发生燃气泄漏,该系统可实现在政府平台与企业系统同步报警,达成泄漏报警信息多方共享,让用户、相关部门第一时间知晓并采取应对措施。

打开白银市“城市生命线燃气安全监管服务平台”,记者看到,各项报警信息按照“已解除”“未解除”分类标注,清晰明了。

点开一条已解除报警信息,系统显示:2025年8月13日11时45分,白银市白银区锦华苑小区一业主家中,燃气浓度超标。

“接到报警信息后,我们迅速派工作人员上门查看。经现场检测,发现是系统误报,随即解除了警报。”张圆说,系统提示发生险情后,附近基站的工作人员5至10分钟就能抵达现场处置。

“我们还将辖区几家燃气公司全部纳入智慧平台,实现了燃气生命线的实时智能监控全覆盖。”沈勇说。

燃气安全事关千家万户。2023年,白银市启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后,通过政企联动,搭建起全市统一的燃气生命线安全监管平台,实现了对管网漏损、运行安全及周边重要密闭空间等的在线监测、及时预警和应急处置。

与此同时,白银市围绕搭建城市安全“智慧大脑”,依托现有平台系统,积极推进供水、桥梁、综合管廊、市政道路生命线系统的整合,不断提升智慧系统的感知监测、分析预警和指挥调度能力。

目前,白银市城市生命线安全监管系统已接入市政府数字智慧中心和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平台。“系统自建成以来,共接收报警数量2.9万次,发布报警通知256次,有效保障了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的安全运行。”沈勇说。

创新模式,推动城市集约发展

城市之美,在于精致;城市管理,在于精细。

让城市管线住进地下“集体宿舍”,不仅能让城市各类管线运行更加安全,同时也让管线监测、管护和维修变得更加便捷。

在白银市城市综合管廊管理有限公司一楼大厅的沙盘模型前,记者看到:在一个个标注着道路名称的立体舱内,给水、污水、雨水、中水、热力、燃气、电力、通信8类管线,按照类别分别入住地下管廊。

“我们的地下综合管廊已实现主城区全覆盖。”公司总经理高春娟告诉记者,白银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于2015年开工建设,2018年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同步建成管廊控制中心全集成智能监控平台,可对已建26.25公里试点管廊内运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记者跟随高春娟走进地下管廊,她指着各类入廊管线说:“管线入廊与传统管道直埋方式相比,大大提高了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率,节约了城市空间,释放出的空间可统筹利用产生更大效益。地下综合管廊不仅能延长管线的使用寿命,也让管线维护更便捷。”

此外,地下综合管廊设置的无死角红外高清摄像头和各类传感器,可对廊内设施进行全方位监控,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至控制中心。“当发现廊内某区域环境数据异常时,系统会联动启动风机、风阀、水泵等设备来调节该区域环境,确保管廊保持正常工作状态。”高春娟说。

如果把地下综合管廊内的各类探测仪器、传感器比作眼睛、耳朵和鼻子,那么,全集成智能监控管理平台就是智慧大脑。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智慧平台24小时不间断监控环境参数、设备运行状态及视频画面。“一旦发生隐患,能够第一时间与运维人员联动,快速响应,进行现场处置,避免造成更大损失,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作为全国首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近年来,白银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健全政策法规,把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打造成城市集约、高效发展的典型。

目前,白银市入廊管线已达377公里,辐射中心城区等区域面积约40平方公里,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节约建设用地471亩,北京路入廊管线事故率降至零,供水管线漏损率从14%下降到8%。

白银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不仅有效解决了“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城市治理难题,同时也减少了市政工程建设给群众生活带来的不便,增强了城市安全韧性,让城市地面更加整洁有序,综合承载能力持续增强。

如今,白银市正推动城市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努力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记者顾丽娟 彭雯)

编辑/赵俊阳
未标明由印象庆阳网(www.yinxiangqingyang.com)原创的文章,均为公益转载或由网民自行上传发布。网站所有文章均不代表我站任何观点,请大家自行判断阅读。文章内容包括图片、音视频等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站删除。感谢理解,致敬原创!站务邮箱:931548454@qq.com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