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进一步促进庆阳民间艺术跨区域交流融合,推动民间艺术向更广阔的舞台发展,6月16日,由甘肃省文联、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指导,甘肃省民协、庆阳市文联、定西市文旅局、定西市文联主办,庆阳市民协、陇西县文旅局、陇西县文联、陇西县莫建成艺术博物馆承办的“周祖圣地•浩荡民风”——庆阳民间艺术作品展在莫建成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展。甘肃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登勃,省民协常务副主席杜芳,庆阳市文联副主席鱼自灵出席仪式。定西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王宝林宣布展览开幕,陇西县委副书记、县长田学荣致辞。陇西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丁
为进一步促进庆阳民间艺术跨区域交流融合,推动民间艺术向更广阔的舞台发展,6月16日,由甘肃省文联、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指导,甘肃省民协、庆阳市文联、定西市文旅局、定西市文联主办,庆阳市民协、陇西县文旅局、陇西县文联、陇西县莫建成艺术博物馆承办的“周祖圣地•浩荡民风”——庆阳民间艺术作品展在莫建成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展。甘肃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登勃,省民协常务副主席杜芳,庆阳市文联副主席鱼自灵出席仪式。定西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王宝林宣布展览开幕,陇西县委副书记、县长田学荣致辞。陇西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丁晓东主持。
此次展览共展出庆阳民间文艺作品379组423件。其中:剪纸54幅、香包264件、皮影18组62件、布贴画43件。所展作品种类丰富、构思精巧、工艺精湛,具有浓郁的庆阳民间艺术特色,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陇东大地千百年来的风土人情、历史遗韵、时代之变和陇东人民的勤劳智慧。
展览从6月16日开始至7月16日结束。
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登渤在致辞中指出,庆阳是中国农耕文明肇始之地,早在3000多年前,周先祖不窋在此“教民稼穑”,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先河。在农耕文化的滋养熏陶下,在黄土高原特有的自然环境孕育浸润下,庆阳人民在千百年来的世代传承、生产劳动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庆阳香包、剪纸等即为其中鲜明的代表。
王登渤表示,这些民俗文化,承载着陇东先民们对生命、对自然、对社会认知思考的民间意识,传递着驱邪消灾、祈福迎祥的文化心理,闪耀着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的哲学光芒。陇东剪纸历史悠久,其技法多样,内容丰富,由单剪到剪、刻、凿并用,从动物花草到人物故事,以至于揭示生活和社会变革、抒发情感、表达理想愿望等,始终以古朴典雅的方式、简洁明快的风格和鲜活浓烈的生活气息装点着千家万户。庆阳香包蕴含着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卓越的创造力,历经数千年的创造传承,经久不衰且愈加生机盎然,其丰富悠远的文化内涵、安康美好的主题意愿、灵活精巧的艺术构思、精湛娴熟的制作技艺,使其成为陇东地区最璀璨多姿的民间文化艺术形态之一。
王登渤强调,庆阳民俗文化已经成为陇东地区地域文化的鲜明标识,其对于传承民间记忆、赓续历史文脉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此次展览展出的香包刺绣、剪纸、布贴画、皮影等作品种类丰富、构思精巧、工艺精湛,具有浓郁的庆阳民间艺术特色,代表了当前庆阳民俗文化的较高水平。透过这些作品,能强烈地感受到陇东人民的勤劳智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能生动形象地领略到陇东大地千百年来的风土人情、历史遗韵和时代之变。
王登渤强调,当前,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全省正在奋力书写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时代篇章。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守正创新,深挖周祖文化、丝路文化内涵,持续打造高质量“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平台;要坚持惠民兴业,推动民间艺术与乡村振兴、旅游、教育相融合,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发展“硬支撑”;要坚持薪火相传,欢迎更多的文化名人、贤达之士,投身到文化艺术建设、民间非遗传承中来;要鼓励支持更多的民间艺人积极投身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真正让民间艺术“活起来”,把优秀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财富,实现文化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