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牛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庆阳市聚力夯基础、育良种、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牛产业呈现出规模增长、链条延伸、质量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牛产业实现全产业链产值34.6亿元,提供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0元。
牛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庆阳市聚力夯基础、育良种、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牛产业呈现出规模增长、链条延伸、质量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牛产业实现全产业链产值34.6亿元,提供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0元。
一是生产总量稳步增长。2023年全市牛饲养量、存栏、出栏、牛肉产量分别达到61.67万头、40.4万头、21.27万头、2.42万吨、1.64万吨,比2020分别增长29.5%、30.9%、26.8%、20.4%;牛奶产量1.64万吨,比2020年增长98.8%。
二是规模养殖持续提升。坚持“小群体、大规模”与标准化规模经营同步推进,全市建成千头肉牛场30个、百头肉牛场142个,50头以上奶牛场6个,发展专业乡镇15个、专业村61个,肉牛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1%、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95%。
三是繁育体系逐步健全。实施“早胜牛复兴计划”,开展早胜牛保种和提纯复壮,建成早胜牛文史资料展示馆1处,早胜牛保种场3个、早胜牛存栏4.37万头。引进西门塔尔、海福特、黑安格斯等优良品种,建成人工授精站(点)100个,通过开展冻配改良,优化肉牛种群,扩大良种覆盖面。庆城县与甘肃省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合作,成立畜禽遗传资源创新利用团队,组建了肉牛研发中心,开展新技术合作。
四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链前端,建成饲草加工企业6个,年加工饲草155万吨以上;饲料加工厂3处,年生产配合饲料10万吨以上。产业链中端,建成正宁县顶旺、镇原县物宗园2个屠宰加工厂,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10万头;牛乳加工企业2个,牛乳年加工能力36万吨。产业链后端,建成活牛交易市场2个、早胜肉牛认知馆1处,“庆阳早胜牛”品牌入选“甘味”区域公用品牌,“陇牛”乳制品入选“甘味”企业商标品牌。
五是集约化程度明显提升。坚持龙头带动,引进培育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建成镇原县、宁县2个存栏10万头以上肉牛生产大县,连续3年在正宁县、宁县、镇原县实施肉牛产业集群项目,完成投资1.9亿元。宁县、镇原县、正宁县紧盯肉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目标,建成万头产业园区1个、示范片带2个。庆城县依托埃克森、欣民、泽毅等龙头企业,建成铜川3万头特色养牛小镇。华池集中打造5乡10村“百公里”肉牛产业示范带。
来源:庆阳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吕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