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焕新颜 ——嘉峪关市城市更新行动筑牢民生福祉

摘要:从冬冷夏热的旧楼到温暖整洁的新居;从围墙隔开的院落到畅通共享的街区……城市更新行动,正在悄然改变着嘉峪关市数万居民的生活。

改造后的朝阳小区焕然一新。(本文图片由嘉峪关市住建局提供)

利民小区小花园经过改造干净整洁。

从冬冷夏热的旧楼到温暖整洁的新居;从围墙隔开的院落到畅通共享的街区……城市更新行动,正在悄然改变着嘉峪关市数万居民的生活。

2019年以来,嘉峪关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通过精准施策、升级改造,推动121个老旧小区、4万余户居民的生活空间实现从“颜值”到“品质”的全面升级。惠及数万居民的“家园焕新”行动,让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把“群众期盼”变成“改造清单”

老旧小区改造,“改什么、怎么改?”

群众意愿是第一导向。

“小区改造,多听大家意见、耐心沟通,是提高满意度的关键。”嘉峪关市钢城街道佳苑社区党委书记盛海峰总结出了一套经验。

此前,佳苑小区屋顶防水施工因居民堆放杂物受阻,社区当即把协商会开到了单元楼门口。

“我们选在晚上大家下班回家的时间,把施工方、住建局工作人员和居民凑到一块儿,现场商量解决方案。”经过现场充分的解释与协商,居民们很快清理了杂物,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盛海峰说,这样的“一线工作法”如今在社区工作中已成为常态,并形成了贯穿项目全过程的“四次居民意愿问卷调查”工作机制,在设计、开工、竣工几个关键阶段,全方位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确保“群众盼什么,改造就做什么”。

“针对居民反映最强烈的房屋‘冬冷夏热’问题,我们实施了外墙保温与屋面防水隔热系统改造。”嘉峪关市住建局建设项目办主任宋宣兵说,此外,我们同步推进“煤改天然气”工程,将老化的煤气设施更新为更安全、清洁、高效的天然气系统,配套物联网表具,既支持远程缴费,又能实现泄漏自动切断。

“现在缴费不用跑营业厅,手机就能操作,一旦出现漏气情况,系统会自动断气,安全又省心。”更换了物联网表具后,居民们纷纷点赞。

2025年,嘉峪关市以城市更新行动为总抓手,对朝晖小区、佳苑小区的48栋住宅楼进行改造,惠及1684户居民,让他们彻底告别了墙皮脱落、屋顶漏水、管网堵塞的烦恼。

走进朝晖小区改造现场,楼顶重新做了防水,楼外墙被统一刷上新漆,楼梯间的水泥墙也进行了翻新,原本坑洼的院落路面正在铺设透水砖。“以前一到雨季屋顶经常渗水,这次改造铺上了防水卷材,心里踏实多了!”家住6楼的赵师傅说。

根据居民的意见,各小区逐步改造完成:新育才小区,通过重新施划,新增了220个停车位,有效缓解了“停车难”;西域花园,曾经堆放杂物的位置被改造成了街心花园、睦邻亭,成为居民休闲好去处……这种“一小区一策”的精准改造模式,让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把民生工程做到了群众的“心坎里”。

从“硬件修补”到“功能重塑”

老旧小区改造,不只是墙面、管网的“硬件修补”,更是对社区功能与公共空间的系统重构。

朝阳小区建于2001年,共有45栋住宅、1554户居民。因建设年限和开发商不同,小区曾被一道道围墙分隔成多个院落,不仅造成空间的浪费,还严重影响了小区的整体美观,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破局之道,始于“拆墙并院”。嘉峪关市以“组团连片、集散为整”为思路,在充分征求居民意愿后,拆除了分隔围墙,打通了就医、就学、养老与活动通道。

围墙拆除后,释放出的空间得到高效利用:小区新建绿地、儿童游乐区和休闲步道,并新增410个停车位。如今,小区院落整洁、车辆有序停放,新安装了健身器材。

“以前锻炼身体经常是在距家1.6公里的东湖公园锻炼,现在方便了,家门口的小花园就能遛弯,下楼就能锻炼身体!”居民赵先生的欣喜溢于言表。

加装电梯,更为老年人便捷生活按下“幸福加速键”。

在紫轩三期小区,一部银灰色的电梯正沿着楼体缓缓上升,这是嘉峪关今年加装的50部电梯之一。

“以前上5楼中途得歇两回,现在按个按钮30秒就能到家。”65岁的张福生老人感慨道。改造后的朝阳小区还新增了停车位。

“设施更新后,居民的文明习惯也随之提高了。”据盛海峰观察,崭新的单元门摔门、敞门等现象大幅减少;新打造的中心花园和智慧健身器材,吸引了更多居民下楼休憩锻炼,邻里关系更加融洽。

近年来,嘉峪关市通过增设全龄休闲设施、更新智能门禁与监控系统、推进“见缝插绿”等一系列措施,持续为老旧小区注入新活力。今年4月,嘉峪关市再推进10个社区花园和两个“口袋公园”提升改造项目,进一步拓展绿色空间,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让“改得好”变成“管得久”

“改好”是基础,“管好”才是关键。嘉峪关市坚持建管并重,以严格的质控体系和长效运维机制,确保改造成果持续惠民。

嘉峪关市创新建立“五级质量监管体系”:从施工单位初检,到监理单位把关,再到项目管理单位全面检查、建设单位直接监督、质监部门权威审查——五道关卡为质量全程护航。

改造中,严格落实项目负责人每日巡检,施工与监理单位每日一检、项目管理单位每周三检,严把质量、安全与进度关。

“我们与施工单位明确管理办法和考核机制,要求他们‘快进快出’,在规定工期内完工,最大程度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宋宣兵说,改造中还建立快速投诉响应机制,确保居民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项目完工后,嘉峪关市住建局组织产权单位、物业公司、设计单位等多方联合验收,确保建设有方、交接有序、管理到位,实现从“改好”到“管好”的无缝衔接。同时,定期开展“回头看”,对发现的问题即知即改。

“同乐小区南门改造过程中,有居民反映马路道牙过高,影响停车和出行。住建局及时安排工作人员现场沟通,经设计单位重新规划,施工单位调整高度,问题得到解决,获得居民一致好评。”盛海峰说。

在朝阳小区,有居民反映改造后的单元门无法正常使用。经核查,是物业未及时发放门禁卡所致。市住建局获悉后,委托社区收回了旧门禁卡并重新核实分发,同时组织施工单位对部分受损单元门进行维修,确保设施正常投用。

夕阳西下,改造后的小区里,老人们在新装的健身器材上锻炼;畅通的道路上,车辆有序行驶……这场持续6年的城市更新行动,不仅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更为破解城市更新难题提供了鲜活样本。(记者王聪 于晓明)

编辑/赵俊阳
未标明由印象庆阳网(www.yinxiangqingyang.com)原创的文章,均为公益转载或由网民自行上传发布。网站所有文章均不代表我站任何观点,请大家自行判断阅读。文章内容包括图片、音视频等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站删除。感谢理解,致敬原创!站务邮箱:931548454@qq.com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