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天津市河东区与宁县建立东西部协作关系以来,两地以“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的信念,双方携手在教育、医疗、文化、民生等领域深度协作,共同构建起“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联动”的帮扶体系,有力助推了宁县乡村振兴进程,书写了共同富裕的动人篇章。
(全媒体记者 李建强)深秋时节,宁县大地硕果盈枝,苹果飘香,田间地头人头攒动,在这片黄土塬上,一场跨越山海的深情协作正悄然改变着万千群众的生活。
自天津市河东区与宁县建立东西部协作关系以来,两地以“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的信念,双方携手在教育、医疗、文化、民生等领域深度协作,共同构建起“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联动”的帮扶体系,有力助推了宁县乡村振兴进程,书写了共同富裕的动人篇章。
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宁县累计接受天津市河东区捐赠款物2438.3万元,有力助推了全县乡村振兴进程。
筑牢民生根基 深化教育医疗协作
教育帮扶是播种振兴希望的种子。为此,河东区采取“同步课堂”“名师课堂”等方式,推动河东区与宁县学校远程教育资源共享、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同时,天津市教育音乐学院无偿捐赠钢琴20架,助力提升中小学师生音乐素养,并在宁县职专建设集教学、实训、科研于一体的无人机智慧农业实训基地,重点围绕无人机操作、农业遥感、精准施药、数据采集与分析等核心内容,构建了系统化的课程与实训体系,有效提升了宁县职业教育的硬件水平与专业能力。五年来,河东区累计投入930万元,建成中小学同步教学终端47个、录播教室25个。河东区教育局选派68名骨干教师赴宁县开展为期一年、半年或一个月的支教,通过沉浸式承担学校教育教学任务、“名师示范课”等活动,助力受援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

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管护师黄艳玲在宁县人民医院为群众开展护理工作
与此同时,宁县依托东西协作资金76万元选派108名骨干教师赴河东区跟岗学习,系统提升办学理念、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管理、教育科研方法等方面的能力。每年邀请河东区教师发展中心学科教研员赴宁县开展高考备考、中小学班主任暨心理健康和思政教师等短期集中培训,聚焦学科教学创新、心理健康、“大思政课”建设及中小学教师能力素养提升等领域,累计培训教师2000余人次。河东区47所学校与宁县197所学校建立“手拉手”交流协作关系,通过“云教研”“云课堂”实现教师、教研员跨省联合教研,不断推动河东区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向宁县传输。
在医疗帮扶方面,2021年至今,河东区积极利用社会帮扶资金186.2万元,为宁县先后配备救护车4辆、新建村卫生室3个,为7个乡镇卫生院捐赠价值602万元的医疗设备7台(DR机6台,心电图机1台)以及阿法骨化醇滴剂、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罗红霉素片、奥司他韦胶囊、夫西地酸口服悬液等药品47.94万盒,这些标准化诊室、专业团队、先进设备,不但缩短了宁县当地患者就医时间,还提升了医院诊疗水平与就医效率。
汇聚社会力量 构建多元帮扶格局
五年来,河东区工商联先后向九岘乡左家川村捐赠养牛专业村建设项目资金20万元,向县教育局捐赠钢琴20台价值16万元,向新宁镇捐赠厨具价值20万元,向宁县中小学捐赠净水机30台价值10万元,向宁县25名困难高中生捐赠助学金5万元,并组织民营企业捐款为春荣镇古城村、太昌镇申明村落实帮扶资金53万元,为和盛工业集中区、新宁镇九龙村、湘乐镇莲池村捐赠电子显示屏4台,资助新宁镇九龙村、湘乐镇莲池村困难学生3万元,筹集社会动员帮扶物资56万元,为新宁镇黄山村兴发食品就业工厂配套烘烤设施、定量包装机等,支持中村镇建成综合文化中心。

天津市河东区援甘18位教师主动作为,帮助果农解决苹果销售难题
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天津市光彩事业促进会、河东区工商联动员天津市远东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钢运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还联合为宁县49所学校和22家重点养殖企业捐赠了价值35.45万元的医疗防护物品。8月份,河东区工商联动员当地31户民营企业为南义乡寨河村捐赠乡村建设专项资金28万元。
数据显示,近五年,县工商联共收到河东区工商联及民营企业捐赠帮扶资金165万元,帮扶物资折合人民币86万元。
此外,通过“点对点、一站式”服务,河东区还通过精准高效实现妇女就业“零衔接”,组织660名妇女参加劳务协作招聘会,与天津市中天政务等公司对接座谈,搭建妇女就业新平台,联合河东区妇联及当地爱心企业开展网上招聘活动,累计向天津输转务工妇女200余名。同时,依托河东区妇联帮扶资金5.09万元,建成“巾帼家美积分超市”10个,通过“积分换物”模式有效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人居环境建设的积极性。
此外,河东区还累计投入20万元,慰问宁县困境妇女儿童家庭1700余户,慰问天津援甘护士2次,河东区妇联协同县妇联在金村乡崔庄小学开展“津甘一家亲,真情伴成长”活动,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送去价值5800元的学习用品及体育器材。
一股股帮扶资金犹如阵阵暖流,为宁县进一步汇聚社会力量共绘宁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推动文体融合 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抓经济社会发展,除了抓硬件设施之外,还要在体育、文化软实力上下功夫。基于此,2022年,河东区立足宁县实际,向当地捐赠价值10万元的篮球架、乒乓球台等体育器材8套,并分配至乡村及城市小区等基层点位和不同场景,有效完善了群众体育设施。今年,又结合前期帮扶积淀挂牌成立了“宁县青少年篮球训练基地”,整合资源建成新的专业化训练平台。

天津市河东区校园足球队宁县校园足球队在宁县举办青少年足球交流赛
为了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河东区以津甘协作为纽带,积极推动体育帮扶从“物资捐赠”向“内涵发展”升级,组织专业教练赴宁县开展专项培训3周,覆盖20名教练、裁判及40名青少年,内容涵盖现代足球战术、运动心理学及损伤防护等专业知识,并举办津甘青少年足球友谊赛,联动开展消费帮扶公益展销会,展示推广宁县农特产品和非遗产品,实现体育流量与产业价值的有效转化。通过“体育+”模式,不仅提升了青少年体育水平,还带动了农特产品展销、非遗推广,“体育+教育”“体育+文化”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赋能,成为河东区开发式帮扶模式的重要实践延伸。
从教育医疗协作到社会共富,从单向支援到双向互动,津宁协作正不断深化内涵、拓展外延。未来,宁县将继续以东西部协作为契机,推动更多优质社会帮扶项目落地生根,让协作之花在黄土塬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