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饸饹面,作为传统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如今,在宁县平子镇北堡村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近日,该村一户人家在办理丧事时,以一碗简单的饸饹面取代了传统奢华的宴席,为乡村丧葬习俗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全媒体记者 曹荣 杜甲)饸饹面,作为传统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如今,在宁县平子镇北堡村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近日,该村一户人家在办理丧事时,以一碗简单的饸饹面取代了传统奢华的宴席,为乡村丧葬习俗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过去,当地丧事活动往往持续3至5天,花费从数万元到十余万元不等。许多人认为,丧事办得越隆重,越能体现对逝者的尊重和家庭的面子,攀比之风由此滋生。北堡村村民朱永刚家中老人离世后,毅然摒弃旧俗,没有大操大办,而是用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饸饹面款待前来吊唁的亲友。朱永刚表示“我叔父生前既是村干部又是村上红白理事会理事,他生前一直倡导一碗饸饹面办丧事,他病重期间也多次叮嘱我,不要大操大办,我尊重他的遗愿,用一碗饸饹面送他老人家最后一程。”
没有喧嚣的鼓乐,没有繁复的仪式,这场简单而庄重的丧礼让村民们深受触动。村民朱院红感慨到:“今天早上我们村上这个事就办的很好,一人一碗饸饹面一吃就各执其事了,我觉得只要老人活着照顾的吃好穿好,不遭罪,把孝心尽了,何必死后大操大办,增加家庭负担,那都是攀比心在作祟,没有任何意义。”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宁县纪委监委今年在全县开展的以“清廉思想引领、以案警示治理、教育阵地培育、廉洁文化沁润”为主要内容的廉洁文化建设“四大行动”成效视步显现的结果。在具体工作中,县乡纪检监察机关指导村上成立红白理事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明确要求婚丧嫁娶不得铺张浪费、互相攀比。将饸饹面确定为丧事标准用餐,并组织村民互助制作,既尊重传统习俗,又将开支控制在千元以内,极大减轻了群众负担。宁县纪委监委驻北堡村第一书记柴岩介绍“我们把廉洁文化建设与减轻农民负担、推动移风易俗有机结合并贯穿到村级治理当中,通过开展群众廉洁文化演出、发放一碗饸饹面过白事倡议书,举办集体升学廉礼,抵制高价彩礼等活动,使清廉节俭风尚逐步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北堡村还将简办红白事纳入积分考核体系,村民可通过积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村已有4户家庭在办理丧事时主动选择了饸饹面待客。这碗普通的饸饹面,正在悄然改变着乡村的丧葬习俗,为这片土地注入文明新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