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兰州切实扛牢“先发力、带好头”的使命担当,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加速产业升级、推动幸福城市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一幅城与河和谐共生,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黄河岸边兰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地设施便捷多样,赛事活动丰富多彩。
黄河穿城而过,与现代城市相互交融,彰显出兰州独特的韵味。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西向东,一路奔腾穿过兰州城。
黄河兰州段,西起西固区达川镇,东至榆中县青城镇,全长150.7公里,其中47.5公里流经市区。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地之一,兰州是黄河上游重要中心城市。
守护好母亲河,兰州责任重大。
近年来,兰州切实扛牢“先发力、带好头”的使命担当,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加速产业升级、推动幸福城市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一幅城与河和谐共生,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擦亮黄河生态底色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走进兰州市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一场关于污水处理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与传统的露天污水处理厂不同,这里没有高大的厂房与管道,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生态科普公园,几栋办公楼错落其中。放眼望去,绿意盎然;侧耳倾听,虫鸣鸟叫。
地上公园,地下工厂。
在地下162亩的箱体作业区内,污水收集和净化作业从未停止:当水与细菌、微生物、悬浮物等杂质彻底分离,由浊变清,最终达到城市再生水标准后,干净的水流汇入黄河,有效减少了该段黄河水中的污染物含量。
“这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厂区每天都会处理近22万吨污水,所有水体达到一级A标准水质后才会排放至黄河。”中信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西部区域负责人刘强介绍,截至目前,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量约为9275.75万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近年来,兰州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黄河兰州段各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截至今年7月底,兰州整治入河排污口3014个,完成率99.7%;建成美丽幸福河湖6(段),实施总投资16.22亿元的城区雨污水管道分流工程,完成7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主城区4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77.5万立方米,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6%、90%以上。
黄河波涛滚滚,如何守住安澜?
兰州坚持以疏为主、疏堵结合、增水减沙、调水调沙,实施河道综合提升治理工程,治理黄河干支流、中小河流约279公里的输沙量大幅减少;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成总投资16.8亿元的黄河干流兰州段防洪一期工程,城区段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对应洪峰流量6500立方米每秒。
同时,兰州强化生态保护合作机制,与青海省西宁市、海东市和省内临夏州、白银市强化兰西城市群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加速现代产业升级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引领下,兰州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努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位于兰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百源基因技术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研发人员锚定“打造西北地区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医疗器械产业研发创新策源地”的目标,潜心于医学、药学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
今年8月,百源基因荣登2025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榜单。
“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技术研究—产业化’于一体的创新体系,逐步发展成为甘肃省生物芯片与分子诊断领域的领军企业。”兰州百源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晓玲介绍。
黄河之水奔腾不息,科技创新步履不停。
为加速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掘并培育新质生产力,兰州市围绕构建“3+2”现代产业体系和“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招引培育独角兽企业或隐形独角兽企业在兰集聚落地。
今年上半年,兰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33.6亿元、增长5.6%,经济增速跑赢全国,获得全省二季度高质量发展进步奖。
目前,兰州市积极争取榆中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皋兰县什川镇农业产业强镇获批建设,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认定;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园区4个、绿色工厂62家,各类绿色制造载体总数和比例位居全省首位;建成榆钢工艺优化“三化”改造项目51个,西固化工园区、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入选全国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名单,获批绿色石化化工、生物医药2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今年新增服务业企业178家,总数达到818家,占全省二分之一。
打造宜居幸福之城
兰州城,依黄河而兴,因黄河而盛。
建设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让市民生活更舒适、更幸福,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目标。
秋日的黄河,更显宁静壮阔。凉风习习,河面泛着粼粼波光,水面上偶尔有几只水鸟掠过,留下一串清脆的叫声。
在黄河两岸林立的高楼间,总会不经意邂逅一处处精致的口袋公园。
在城关区南关十字西北角,一座4000多平方米的口袋公园草木葱茏,绿树成荫,已经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如今,167座口袋公园散落在兰州的街头巷尾,全市城市公园体系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5.6%,不仅让群众“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愿景变为现实,还传递了生态与民生共赢的发展理念。
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往往蕴藏着一座城市的发展智慧。兰州稳妥推进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坪台地区、城中村改造,创新型产业社区、商务社区、完整社区等拔地而起。
前不久,兰州市委召开城市工作会议,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不断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承载力制定了详细的“施工图”。
——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统筹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推进生产生活低碳化,巩固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成效,规范生活垃圾分类,加强新污染物和建筑垃圾治理,完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管理;
——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统筹做好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以文塑城“四篇文章”,塑造“一河两山”绿美风貌,丰富城市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大河东去,滚滚不息。兰州,这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步履不歇,奋力让黄河之美生生不息,让百姓生活更加幸福美好。(记者王煜宇 薛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