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目前,全市各级结对干部累计开展联系交流29.1万人次、实地走访19.8万人次,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1.65万件、帮办实事2.6万件、落实政策14.3万件、资助资金622.5万元。
“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实施以来,庆阳市将结对关爱与基层党建深度融合,千方百计为特殊困难群体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截至目前,全市各级结对干部累计开展联系交流29.1万人次、实地走访19.8万人次,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1.65万件、帮办实事2.6万件、落实政策14.3万件、资助资金622.5万元。
一
“丹丹以前不说话,现在会主动给我们唱儿歌了!”庆阳市社会福利院的护工李阿姨向记者诉说着孤残儿童丹丹的变化。丹丹因先天语言障碍自卑孤僻,结对干部坚持每周带他做康复训练,教他画画,给他讲故事。如今,丹丹不仅能讲简单的故事,还能利用画笔涂鸦。
结对关爱活动中,庆阳市21名干部与庆阳市福利院21名孩子结对认亲。“爱心爸妈”不仅定期为孩子们送去文具、衣物等,还利用周末、节假日悉心陪伴,填补孩子们的亲情缺失。
除了福利院的孩子们以外,在庆阳,2282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也都获得了爱的滋养。庆阳市31名市级领导带头结对39名孤儿,陪他们吃“爱心午餐”、逛科技馆、过集体生日;宁县先后组织52名孩子赴兰州开展“爱心民航·翼路童行”研学活动,帮助孩子们拓宽视野;庆城县开展“阳光成长”心理课堂,为自闭儿童设计“情绪绘本”……
据了解,今年以来,庆阳市发放孤儿基本生活保障1532.7万元,建成“梦想结对小屋”9处,为全市116个乡镇配备1492名儿童主任和督导员,同时,建立结对关爱学生数据库,制定“1对1”优学优教帮扶计划,落实孤儿家庭签约政策,提供送医上门服务2100人次。
二
“多亏常干部拉我一把,介绍我到合作社学习刺绣,掌握了一技之长。”镇原县平泉镇八山村37岁的贾莉攥着刚绣好的帕子感激地说。3年前,贾莉家中遭遇意外,全家靠低保度日。结对干部得知情况后,鼓励她加入刺绣培训班。如今,她的绣品成了“网红款”,每月能挣2000多元,她还带着其他家庭困难姐妹一起加入合作社,用针线绣出新图景。
在庆阳,7593户特困家庭都有“量身定制”的帮扶措施:环县为张桂芳老人家完成适老化改造,老人洗澡不怕滑倒了;合水县为独居老人梅爷爷完成危房改造,并安装了“智慧烟感报警器”;西峰区推行“帮扶连心卡”制度,实现困难群众“微信随时联、电话即刻通”……
今年,庆阳市积极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能力提升行动项目,为城乡失能老年人建成家庭养老床位3303张,提供居家上门服务52万人次;建成老年助餐点129个,惠及特困供养人员6800余人;推广“庆心救・阳光助”微信小程序,实现救助服务“掌上办”、爱心“零时差”。
三
以爱助残,点亮希望。
在庆阳,有困难重度残疾人1.5万名。为帮助残疾人就业发展,庆阳市招引京东集团,通过电商平台帮他们销售苹果、羊羔肉;设立助残办税绿色通道,实现涉税业务“一站式”办理;帮助他们学习平菇种植技术和盲人按摩技术,重振生活信心。
今年,庆阳市建成助残就业“爱心屋”2个,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150人次,发放残疾人就业补贴36万元,帮助2764名残疾困难群众实现就业,让帮扶更有生命力。
以爱之名,聚沙成塔。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引领下,庆阳市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中来,4000多名“爱心妈妈”与困境儿童结成帮扶对子;44家社会组织、28家爱心企业开展“慈善筑梦 成就未来”等活动200余场;3600名志愿者组成医疗、教育、法律等服务队,开展义诊、义剪210场次……庆阳正以“弱有所扶、弱有众扶”的生动实践,让爱心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记者安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