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县夯实“四个基础”提升创建工作实效

摘要:近年来,庆城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党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全面领导,探索推行“14567”(坚持“一条主线”、强化“四项教育”、弘扬“五大文化”、实施“六大工程”、强化“七大重点”)创建模式,持续巩固创建工作成果,着力夯实“四个基础”,提升创建工作实效。2024年1月,庆城县被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近年来,庆城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党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全面领导,探索推行“14567”(坚持“一条主线”、强化“四项教育”、弘扬“五大文化”、实施“六大工程”、强化“七大重点”)创建模式,持续巩固创建工作成果,着力夯实“四个基础”,提升创建工作实效。2024年1月,庆城县被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一、坚持党的领导,夯实创建工作政治基础。一是高位谋划部署。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县中心工作,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政策文件,研究部署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统筹协调推进。健全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县乡村三级联创体系,各单位率先示范,各乡镇协同推进,各族干部群众共同推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三是全面压实责任。将创建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议事日程,分解重点任务,靠实工作责任,合力推动创建工作任务落实落细。

二、突出教育培训,夯实创建工作思想基础。一是加强干部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领导班子政治考察、实绩考核,各级党委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各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政策宣讲9场1160人次。二是加强中小学生教育。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中小学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举办“和美陇原、同心筑梦”青少年征文绘画书法大赛等主题活动,强化各族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三是加强社会教育。利用电视专栏、“新庆城”客户端、“庆城统战”微信公众号等讲述民族团结故事、推送“道中华”文萃和访谈录,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百姓生活、根植群众心中。

640 (3)

三、深化示范创建,夯实创建工作社会基础。认真落实国家民委评审反馈意见要求,弥补短板,巩固成果,全面提升示范创建工作质效。一是开展宣传月活动。围绕第21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组织开展“万屏点亮”、“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主题活动17场次;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法典等政策宣传10场次1200人次。邀请甘南州临潭县、临夏州东乡县考察团开展非遗文化交流,编排展演“庆阳香包邂逅洮州花儿”文艺节目。二是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深化“六送”(送健康、送教育、送技能、送文化、送希望、送温暖)主题活动,举办“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巡回医疗”、“科技筑梦、阅享童真”、“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王大象送服务”等主题活动30余场次。三是开展示范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8+N进”活动,提升“一区一地一带”(古庆州共有精神家园示范地、城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综合示范区、G309和G211环线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示范效应,加大先进典型推介力度,庆城县1人被评为“庆阳市民族团结进步形象代言人”。

四、实施“三项计划”,夯实创建工作群众基础。始终聚焦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要求,实施“三项”计划,积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一是实施旅游促“三交”计划。重点开展旅游讲解、文创产品、旅游品牌、示范引领“四项提升行动”,组织修订文博场馆讲解词,开展“互观互鉴”活动;开发制作蕴含庆城元素的“微信表情包”“台历”“书签”“U盘”“雨伞”等文创产品和香包刺绣;邀请专家名人开展“岐黄探源”解读,举办2024年全省中医药师承拜师大会,打造庆城一日游精品线路,让各族群众在领略庆城美景、感悟庆城历史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二是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重点细化课堂教学、宣传引导、主题活动、实践教育、研学交流“五项措施”,组织各学校开展国家功勋、时代楷模、航天英雄等宣传教育,举办民族歌舞比赛、中华民族文化成果展示等主题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起“中华民族一家亲”意识;与北方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宁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签订跨区域合作协议,组织200多名各族中小学生在县内开展暑期实践教育活动;组织各族青少年赴上海、南京、宁夏开展研学交流活动19场2168人次。三是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开展社区各民族群众分布情况调查,培育“红石榴”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工作室、服务队,举办少数民族餐饮、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组织社区各族群众开展趣味运动会、普法强基宣传、家庭宣传教育等主题活动融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361模式,打造“红石榴便民服务圈”,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

编辑/赵俊阳
未标明由印象庆阳网(www.yinxiangqingyang.com)原创的文章,均为公益转载或由网民自行上传发布。网站所有文章均不代表我站任何观点,请大家自行判断阅读。文章内容包括图片、音视频等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站删除。感谢理解,致敬原创!站务邮箱:931548454@qq.com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