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品牌是农业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近年来,庆阳市坚持把品牌建设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按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工作思路,实施品牌战略,完善培育机制,强化宣传推广,持续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全力打造农业“金字招牌”。
品牌是农业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近年来,庆阳市坚持把品牌建设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按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工作思路,实施品牌战略,完善培育机制,强化宣传推广,持续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全力打造农业“金字招牌”。
一、保护与开发并重,打好“品种牌”。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强化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加强优良品种引进推广,持续提升本地农产品品质,夯实品牌发展根基。实施瑞雪苹果单品突围战略,打造本土化苹果组培脱毒苗木繁育基地,建成新优品种果园10万亩、现代矮砧密植果园37万亩、出口认证基地15万亩,庆阳苹果产区入选2024年度中国品牌·区域农业品牌调研示范基地。加快优良畜禽品种提纯复壮,示范推广肉羊杂交、肉牛冻配改良技术,突出绿色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全力推动畜产品质量双提升,全市建成万只以上规模羊场24个、万头生猪育肥场18个、千头以上规模牛场30个、肉鸡规模场64个。
二、生产与监管共管,走好“品质棋”。推行贯标生产。按照“产品外观标准化、内在品质一致化、生产环节规范化”要求,组织科研院所、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等制定农业生产地方标准137项。目前,全市“三品一标”获证经营主体69家、获证产品89个(绿色食品63个、有机农产品14个、地理标志登记农产品12个)、认证产量67.63万吨,种养植规模分别达到224.7万亩、29.7万头只。强化加工流通。推动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效益最大化,建成畜禽屠宰线10条年屠宰加工能力12330万头只;苹果分拣线10条,年分拣能力20万吨;果汁、果脆生产线3条,年生产浓缩果汁、果脆等产品5万吨。加快农产品仓贮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建设,打造产地与销地衔接、运输与仓配一体、物流与产业融合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提升农特产品跨季节、跨区域运输供应能力,建成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375座、65.15万吨。加强安全监管。按照产前抓投入品监管、产中抓标准化生产、产后抓质量追溯的要求,强化农产品从“产”到“销”全过程质量监管。一季度,开展例行监测抽检各类农产品280批次,完成定性检测811批次,合格率100%。
三、宣传与推广齐抓,念好“品牌经”。打造品牌体系。依托“甘味”品牌创建认证,加快区域公用品牌为统领、企业商标品牌为主体、产品品牌为支撑的品牌体系建设,推动庆阳农特产品品牌分级打造、梯次培育、互认互促、互惠共赢。全力打造庆阳食用菌区域品牌,提升品牌效益。目前,全市6个区域公用品牌、40个企业商标品牌入选“甘味”品牌目录。加大宣传推广。组织27家企业先后参加第八届中国品牌发展论坛、甘肃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广州招商引资大会、2024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等各类品牌宣传活动5次,宣传推介优质农特产品,提升庆阳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庆阳苹果荣获第22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百强榜,“环县羊羔肉”入选国家地理产品标志百强榜,品牌价值52亿。强化产销对接。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开展庆阳苹果直销专区授牌仪式,设立庆阳苹果直营店4个,打造环县羊羔肉厦门餐饮旗舰店。指导京东举办“甘肃庆阳·陇上好物”第六届双品网购节,打造区域品牌、爆品折扣、特色馆推介等线上销售专区。引导64家企业入驻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一季度销售苹果、羊肉、食用菌小杂粮等40多类农特产品311万件,销售额达1.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