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杜倩倩,庆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一名90后农技人。2013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保持着虚心好学、积极进取的态度,包乡驻村蹲点,全身心投入于农技推广工作中,连续9年被选派为庆城县科技特派员。她把自已的汗水浇灌在庆城的丰收大地上,为庆城粮食安全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
扎根黄土地的青年农技人
杜倩倩,庆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一名90后农技人。2013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保持着虚心好学、积极进取的态度,包乡驻村蹲点,全身心投入于农技推广工作中,连续9年被选派为庆城县科技特派员。她把自已的汗水浇灌在庆城的丰收大地上,为庆城粮食安全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
践行植物医生使命,为农业丰收保驾护航
杜倩倩从2016年开始就坚守在植物保护岗位,坚持“五日一查、一周一报”,定期开展病虫害监测调查,及时编写发布病虫情报69期,编制《小麦条锈病识别与应急防治技术挂图》《小麦条沙叶蝉防治技术要点》等宣传技术要点10多份。她先后为2200多名群众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与防控技术、小麦条锈病监测防控与科学安全用药培训,将专业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经验之谈,成为了农民心中的好专家。
2019年,草地贪夜蛾首次侵入我国,并自南向北快速迁移,防控形势十分严峻。面对陌生的外来入侵物种,杜倩倩秉持着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学习中央及省级相关防控技术文件精神,细心钻研了解草地贪夜蛾习性。她不畏酷暑整日穿梭在玉米田间,科学布设性诱剂监测点172个,逐乡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与防控技术培训,培育村级农民监测员161名。在监测调查的第74天,杜倩倩敏锐地发现草地贪夜蛾并立即组织机防队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大家在她的带领下坚持不懈,草地贪夜蛾的危害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扎根农技推广一线,助力农业增产群众增收
在多年基层一线的工作实践中,杜倩倩先后引进试验示范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新品种20余个,参与开展冬小麦、冬油菜、玉米、高粱等品种及肥料、模式试验15项,引进示范黄芪黑色地膜覆盖露头栽培、全膜覆土穴播冬油菜、巨菌草栽培等技术7项,她将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送到了群众身边,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引路人。
2019-2023年,杜倩倩先后引进了示范种植陇紫麦1号、陇鉴117、陇鉴115等特色小麦品种,培育了30多个良种繁育科技示范户,示范带动种植特色优质小麦2000多亩,平均亩产值达到了2000元,最高亩产值达到了3600元。为探索解决粮草争地矛盾,她在玄马桑梨塬、太白梁巴山引进示范种植巨菌草350亩,平均亩产菌草4.5吨,最高可达7吨,平均亩产值2250元,亩均纯收入800元,最高可达2050元。2023年她在马岭贺旗引进示范种植晋糯3号高粱1400亩,并指导群众科学合理施肥及防治病虫害,平均亩产值达到2015.64元,纯收入145.41万元。
用心实践积累经验,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前沿知识,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杜倩倩始终保持着谦逊好学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她先后参与实施《冬小麦宽幅精准匀播技术试验示范》《农田病害“五诊”诊断法则与病草安全防控技术研发应用》等6个科技项目,获得庆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庆城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参与编著的《果树病虫害诊断与防治技术口诀》在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举办的2022“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推选活动中位列科技类第1名。在《中国植保导刊》《科学种养》等国家、省级期刊发表《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技术相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冬小麦田间杂草小果亚麻荠为害研究与绿色防控》等专业性论文4篇。
作为青年农技人,倩倩立志扎根于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践行新时代农业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