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作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科学论断,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树立大植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省委书记胡昌升在2023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全省林下经济产值三年内要达到100亿元以上。为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科学高效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我市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甘肃省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等文件要求,
一、起草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作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科学论断,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树立大植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省委书记胡昌升在2023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全省林下经济产值三年内要达到100亿元以上。为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科学高效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我市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甘肃省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等文件要求,市林草局结合我市实际,组织编制了《庆阳市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
二、意见征求情况
《规划》形成后,征求了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等11个市直部门及8县(区)人民政府的意见和建议,采纳吸收了好的意见建议,并在反复讨论、修改完善的基础上提交市政府同意,2024年5月15日以庆政办发〔2024〕43号文件印发实施。
三、主要内容
《规划》共分为六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发展形势。主要包括4项内容。一是政策背景。二是主要成效。林下经济产业初具规模,发展模式各具特色,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示范作用日益明显,综合效益逐步显现。三是发展机遇。我市林地资源丰富,林产品消费旺盛,林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新修订的《森林法》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予林下经济法律地位和政策支持。四是存在问题。基础设施配套不足,资金投入渠道不畅,产业发展布局分散,科技支撑能力薄弱。
第二部分为发展思路。主要包括5项内容。一是指导思想。二是基本原则。三是发展方向。四是主要目标。围绕“扩大规模、丰富品种、培育主体、强化品牌、拓展市场”的总体目标,到 2025年,全市实现林下经济总产值10.06亿元,到2030年,实现林下经济总产值13.46亿元。五是规划期限。从2024年-2030年。
第三部分为总体布局。主要包括2项内容。一是林地利用范围。分为优先利用的林地,限制利用的林地和禁止利用的林地。二是区域布局。将全市划分为南部绿色种植产业区,北部林畜养殖产业区,中部林产品加工产业区,东部康养旅游产业区,西部林禽养殖产业区五大区域。
第四部分为重点任务。主要包括5项内容。一是积极推广林下种植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林药、林菌、林菜、林苗、林果、林草、林茶产业等林下种植。到2025年林下种植61.86万亩;2030年林下种植82.77万亩。二是科学引导林下养殖产业。积极发展林蜂、林禽、林畜、林特等林下养殖。到 2025年林下养殖140.9万头(只);2030 年林下养殖188.54万头(只)。三是有序发展林产品采集加工产业。有序发展林产品采集和林下种养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到 2025 年林产品采集面积64.47万亩;2030 年采集面积86.26万亩。四是加快发展森林景观利用。充分发挥林区森林自然景观优势,发展森林生态休闲旅游。到2025年,森林景观利用林地达到12.65万亩;2030年达到16.08万亩。五是林下经济生产经营体系建设。培育壮大林业经营主体,加快林下经济特色品牌建设,加强示范基地建设,维护林下经济产品质量安全。
第五部分为投资估算。2024-2025 年,全市林下经济基地建设总投资5266.32万元。资金来源主要通过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吸纳社会投资三种方式落实。
第六部分为保障措施。主要包括4项内容。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政府主导,林草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社会化格局,共同推动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二是完善政策措施。建立以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林下经济建设机制,形成资金投入合力。三是加强科技支撑。完善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体系,加强技术培训和科技下乡,提高林下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四是扩大宣传范围。通过“多形式、多内容、多途径”的宣传,营造全社会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