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潜夫山,位于镇原县城城北,古称七松亭,山上建有玉皇庙,俗称玉皇山,山上寺观巍峨,苍柏参天。
潜夫山,位于镇原县城城北,古称七松亭,山上建有玉皇庙,俗称玉皇山,山上寺观巍峨,苍柏参天。
东汉安定临泾人王符,字节信,好学有志,耿直磊落,不同与俗,终身不仕,隐居此山著《潜夫论》十卷三十六篇。自王符在此山著成《潜夫论》之后,人们就把这座山称为“潜夫山”。
《潜夫论》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指陈时政得失,反对谶讳迷信,大量揭露官吏豪强奢侈浪费和迫害人民的罪行,控诉不公世情。王符的《潜夫论》,与王充的《论衡》、仲长统的《昌言》,为东汉最有影响的三部学术著作。范晔的《后汉书》将三人合传。韩愈为之作《后汉三贤传》,并为王符撰写祭词。杜甫也在《偶题》中对《潜夫论》称颂不已。《四库全书总目》对《潜夫论》推崇备至,称其“所说多切汉末弊政”,“洞悉政体似《昌言》,而明切过之;辩别是非似《论衡》,而醇正过之。”《四库备要》、《四部丛刊》、《诸子集成》,均把《潜夫论》作为自成一家之言的重要文书选入其中。可见王符的《潜夫论》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深远影响。
有关潜夫山的轶事,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据邑志载,山上原有潜夫祠、读书台、思潜亭,并依山就势,布建佑德观、三台阁、天宁寺、白衣庵等殿宇,寺观巍峨,古柏参天,气象肃穆,游人熙攘。遗憾的是,自清同治以来,这些建筑群落久经沧桑风雨消蚀,又屡遭兵燹斤斧之祸,亭台楼阁焚毁殆尽,钟磬碑碣荡然无存,只留古柏九十三棵。其中的四棵古柏,传说为王符亲自所植,苍劲挺拔,遮天蔽日。
为了弥补史成憾事,融弘扬历史文化与开发旅游事业为一体,激励民众,艰苦创业,振兴经济,镇原县规划修建了潜夫山公园。如今,广场上,潜夫石像握书捻须,凝视远方;古柏荫下,高大的通明宫尤为壮观;杏树林中,雕梁画栋的杏花亭风姿绰约;读书台四周,青砖通砌,远望好似一座古城堡;读书台上,风格别致的潜夫亭耸入云端。登上潜夫亭,俯首鸟瞰,镇原县城全貌及山川美景尽收眼底,环城而过的茹水,犹如仙女的玉带,向东飘然而去。展厅中各种书画琳琅满目,散发出镇原文化之乡的气息。花园内,芍药牡丹争奇斗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登临斯园,瞩天瞰城,心旷神怡,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