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诗词是中华文化的浓缩,每一寸河山,都饱含文人骚客的诗情画意和浓烈情感。历朝历代,文人墨客游历庆阳,都创作了大量诗歌。诗人寄情于诗,借陇原风光抒发远大志向;这些诗歌也点缀着甘肃灿烂的文化,传颂千年,熠熠生辉。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浓缩,每一寸河山,都饱含文人骚客的诗情画意和浓烈情感。历朝历代,文人墨客游历庆阳,都创作了大量诗歌。诗人寄情于诗,借陇原风光抒发远大志向;这些诗歌也点缀着甘肃灿烂的文化,传颂千年,熠熠生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既能饱览大好河山,开阔眼界,又能在自然美景中陶冶情操、放松身心,当诗词与美景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庆阳文旅推出《读着诗词游庆阳》栏目,挖掘古代文人墨客在诗词当中对当地风景名胜、人文情怀、历史古迹等描写。一方面弘扬庆阳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也将成为展示庆阳文化自信的平台。
读着诗词游庆阳
《北石窟寺》
北宋·宋万年
奇工怪迹孰雕镌,
闻说神灵造胜缘。
高廓一龛开古佛,
并包万象见西天。
僧为早钵岩前释,
民是桃源洞里仙。
何去空同为隐逸,
此中真可老参禅。
背 景
宋万年,北宋末进士,号空同逸人。南宋初年,曾任秦风路提点刑狱,庆阳知府。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庆阳城为金所破,不知所终。
此诗刻于北石窟寺石崖之上,落款时间为建炎二年,即公元1128年。宋万年与僧俗友人同游北石窟寺,盛赞七佛造像为“奇工怪迹”,表达了在此世外桃源遁世为僧、至老参禅的心迹。
相 关 链 接
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覆钟山下的北石窟寺,自北魏永平二年创建至今,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不断增修扩建,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在北石窟寺,除了充满神秘色彩的南北朝时期的洞窟,以包容并蓄的生动闻名于世的大唐洞窟,这里还有介于两者之间,承上启下的北周石窟。不仅继承了北魏秀骨清相的遗韵,又是隋唐“丰满华丽”的开端,在造像历史中算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一个稍纵即逝的王朝,北石窟寺能拥它的文化遗存,弥足珍贵。
崖壁之上的一个个洞窟,是中华文明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见证,也勾勒出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文化融合、变迁,偕行共进的历史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