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出圈”托起乡亲稳稳的幸福——环县庄子峁生态农庄带领农户报团取暖奔小康

摘要:近日,环县洪德镇耿塬畔村村民杨志平在庄子峁生态农庄里领到农特产品销售结算金5万多元,而这已经是他今年第四次拿到“额外收入”。

近日,环县洪德镇耿塬畔村村民杨志平在庄子峁生态农庄里领到农特产品销售结算金5万多元,而这已经是他今年第四次拿到“额外收入”。

为杨志平带来“额外收入”的是环县庄子峁生态农庄的“一户一品,自主经营”新模式。

三年前,年近50岁的杨志平还和所有耿塬畔村村民一样,靠着几亩薄地和外出务工勉强维持生计。2020年,庄子峁生态农庄打造初期,家庭住址位于庄子峁农庄打造点内的杨志平被庄子峁的山区农庄模式所吸引,选择返乡创业。杨志平老婆魏晓霞是村里出了名的“养鸡达人”。2021年6月份,夫妻俩商议后从市场上买回来200多只土鸡开始饲养。“纯粮食喂养,生长激素、防腐剂、转基因等统统不沾,原生态营养,肉质好,在市场上很抢手。”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魏晓霞的土鸡数量也不断增加。“今年最多的时候有600多只鸡,中秋节前后迎来销售旺季, 一个月就只剩下100多只了。”加上土鸡蛋的销售收入,魏晓霞今年仅土鸡和鸡蛋自销收入就超过了5万元。

640 (7)

此外,杨志平夫妇还在自家开设农家饭店,以土鸡、环县羊肉、小杂粮等地道的环县农家饭为销售亮点,引来一波又一波游客的打卡品尝。加上种植早春拱棚卖香瓜、1000多斤黄酒销售等收入,全家目前收入已经超过了10万元,加上这次结账清算中领到的“额外收入”,杨志平开心的合不拢嘴。“卖自家农产品,作为农民的我们是专业的;能把自家的产品卖出去,是我们以前想也想不到的。”

同样获得“额外收入”的还有同村的高毓琴。高毓琴做的农家油饼在整个环县都是出了名的。自从农庄发展起来以后,她每天最热衷也最忙碌的就是做油饼。醇香的胡麻油、劲道的小麦面,在高毓琴娴熟的操作下,冒着热气的油饼就出锅了,瞬间一股醇正的胡麻油夹杂着麦香味弥漫整个院子。近两个月,高毓琴的油饼售出一万多个,加上其他农特产品销售,此次,她领到农庄的结算金四万多元。

640 (6)

“以前做油饼是逢年过节才做,自己吃,没想到现在成为商机;一些城里人都特意定制我的油饼,说能吃出来‘妈妈’的味道,我想着应该是大家对农家味的一种怀念和向往吧。”说话间,高毓琴已经将刚刚订单好的油饼打包好了。

杨志平和高毓琴家的变化只是庄子峁生态农庄带领群众共谋发展的精彩一瞥。据农庄公益助农人杨清艳介绍,此次结算现场领到钱的农户有15户,共发出结算金超过18万元。然而,这已经是今年第四次结算,总共发出结算金额超过60万元。“大家做的吃食和农特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模式销售;线下的可以在农庄为游客销售,也可以通过县城的农产品展销店进行代销,一段时间后为大家集中清算结账,这样,农民收益可以从多方面增加,家里的‘土疙瘩’也都有了‘新出路’,农民赖以生存的‘老手艺’也都焕发出‘新花样’”。

据了解,庄子峁生态农庄按照“一户一品,自主经营,人人参与,分类指导”的发展思路,逐步探索出集生态旅游,绿色采摘,特色产业,休闲康养融合的乡村振兴模式。农庄试运行两年多后,今年迎来了旅游小热潮,接待游客3万人次,实现直接经济收入近百万元,22户群众,半年依靠农庄直接收入超过10万元的已经过半。

如今,农庄已经建成了蜂蜜庄园、农家手工酱醋、石磨面粉、石碾辣子、糜子黄酒、手工织箩等6个小作坊;陇东羯羊、农家散养鸡、瘦肉型苏太猪等3个养殖中心;无公害蔬菜园、商用百合、珍稀花卉树木植物园、核桃、早中晚熟桃采摘园等3个产业基地。同时,配套建成农耕民俗文化展示馆、乡村记忆馆、九德书苑、儿童乐园、灯光球场、多功能培训室等文化娱乐设施和烧烤啤酒广场、特色农家乐、窑洞民宿等食宿服务设施,初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乡村旅游产业链。目前,环县庄子峁生态农庄正以看得见乡愁,留得住发展的“农文旅”产业链,带动耿塬畔村村民集体发展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环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乔  洁

编辑/赵俊阳
未标明由印象庆阳网(www.yinxiangqingyang.com)原创的文章,均为公益转载或由网民自行上传发布。网站所有文章均不代表我站任何观点,请大家自行判断阅读。文章内容包括图片、音视频等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站删除。感谢理解,致敬原创!站务邮箱:931548454@qq.com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