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肖金镇地处陇东董志塬腹地,属三县交界的咽喉要冲,古有鸡叫一声鸣三县之说。全镇共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6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150人,总土地面积134.7平方公里。有汉、回、藏、土、蒙等5个民族。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日照充足,气候宜人,物阜民丰。
肖金镇地处陇东董志塬腹地,属三县交界的咽喉要冲,古有鸡叫一声鸣三县之说。全镇共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6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150人,总土地面积134.7平方公里。有汉、回、藏、土、蒙等5个民族。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日照充足,气候宜人,物阜民丰。
农作物以冬小麦为主,宜种植玉米、谷子、洋芋、油菜、高梁、瓜菜等,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特别适宜苹果和烤烟栽植,产量高,品质好。
集镇建设总用地106931平方米,市场8处,乡镇企业2045个,1998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4100万元。1994被列为甘肃省村镇建设示范镇,1995年3月又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村镇建设示点镇之一。小寨村1997年被省农业厅立项不全省高新农业技术示范点。
——交通便捷地理优越。凤甜省道纵贯南北,湄桐国道穿西而过,肖显乡道交汇城区,肩负着交通枢纽的重任。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西有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南有周朝的逢火台,唐贞观十六年的老洞仙山真人寺院,元明时期的古堡遗址,中有宋徽宗政和八年的金城寺砖塔,反映了陇上民俗文化特色。
——农副产品驰名中外。农副产品收购、加工、运销形成基地,烤烟生产闻名全国,苹果市场打进东南沿海,一批“农”字牌龙头企业逐步诞生,带动了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
——地下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储量并已开采利用的有石油、石英砂和含锶量高的优质矿泉新建成的农工贸示范区。
肖金塔为北宋间之金城寺塔的俗称,金城寺原踞镇东门外,北距西峰18公里。现寺院已毁,宝塔犹存。
肖金塔为楼阁式木构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高七层,30.18米(现仅存六层,高21.75米),塔刹、塔顶及最上一层“文化大革命”间被毁。塔每层檐下均为砖制仿木斗木共 、椽飞,滴水亦为砖制,之上无瓦 件盖顶,直接用砖垒砌城叠涩檐;平座下砖制仿木斗木共 ,与檐下斗木共 同形,均为五铺作出双杪,斗木共 之上为仿木雕花栏板。塔体外观逐层收分,一层面阔2.24米,六层面阔1.46米,因各层收分较小,使塔体更显高大挺拔。一层正东辟券门,高1.76米,宽0.68米。二、三、四层每面四柱三间,二、四层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明间辟门,次间直棂盲窗;其余四面明间假板门,次间棱形盲窗;五至七层每面两柱一间。各层均为两立拼合而成,形状为小八角式样。柱头之上用一砖厚作普拍枋,枋承托栌斗及各种木共 件。门窗布置六与四层同,五、七层与三层同,券门内高低相差一个平座钩栏高度。
塔室为空心筒式结构,由一层券门入内,各层楼板已毁,仅留卯口痕迹,不能登临。砖间严丝合缝,门窗精雕细刻。梁角以细白砂石料雕成飞天、龙头,下凿孔,设铁吊环以备悬挂风铃之用。
塔内第二层正面构栏底部砖刻文字,分别记载施主姓名、施舍砖数、施舍时间、施舍目的等。时间有“政和八年闰九月初三”、“宣和二年七月”、“宣和二年七月二十日”等,由此可知,此塔始建于北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秋,历时两年多方才完工,施主多为当地居民,其目的在于求佛“伏饬前生今世积劫莫大之罪清除福降随身”、“祈保人口亨通老幼安宁”(见塔室碑刻)。从一层券门顶端嵌碑可知,清嘉庆十六年(1811)九月,以当地人刘伟为会首,曾通过募捐对肖金塔维修过一次。自宋以降别无记载,解放后当地政府多次维修,但仍未能从根本遏止塔体的损坏和倾斜。今年国家拨款数十万元将对塔体予以加固和维修,以确保近千岁高龄之国宝安然无恙。
还值得大书一笔的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曾有人力主拆毁肖金宋塔,是时在肖金公社任职的张滋荣先生甘冒风险,力排众议,保住了这一国之瑰宝,为后来人保护文物提拱了历史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