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被 “限高”, 万达挣扎几年仍未走出债务泥潭

摘要:2025年9月28日,一则信息打破财经圈平静: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被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下达限制高消费令。这意味着这位曾喊出“先定小目标赚一个亿”的前中国首富,将不得乘坐飞机头等舱、入住星级酒店,其名下股权亦被密集冻结。一纸限高令如同聚光灯,照亮了万达集团挣扎数年仍深陷的债务泥潭。

2025年9月28日,一则信息打破财经圈平静: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被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下达限制高消费令。这意味着这位曾喊出“先定小目标赚一个亿”的前中国首富,将不得乘坐飞机头等舱、入住星级酒店,其名下股权亦被密集冻结。一纸限高令如同聚光灯,照亮了万达集团挣扎数年仍深陷的债务泥潭。

限高令背后:53亿被执行金额与47条股权冻结记录

此次限高令源于一起1.86亿元的强制执行案件,却揭开了万达债务危机的冰山一角。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万达集团累计被执行总金额已超53亿元,仅9月就新增4亿余元执行标的。更触目惊心的是股权冻结状况:万达集团现存47条股权冻结信息,涉及万达商管、文化产业等核心板块,仅2025年就先后有80亿元、94亿元股权被冻结,冻结期限均达三年。

“这不是简单的债务违约,而是信用体系的崩塌信号。”财经分析师指出。限高令不仅限制了王健林的个人消费,更让万达失去了商业合作的信任基础——银行收紧授信,供应商要求现款提货,投资者纷纷观望。

三年卖109座广场:“断臂求生”难填窟窿

为化解危机,王健林开启了持续三年的“卖卖卖”模式。2023年出售30座万达广场,2024年抛售26座,2025年5月更是以500亿元打包出售48座核心广场,加上零散交易,三年累计出售109座,自持广场从400座缩水至300座左右。除了核心商业资产,万达还变卖了万达电影控股权、海外文旅项目、酒店管理公司等,仅减持万达电影就回笼78亿元资金。

但资产出售的速度远赶不上债务到期的速度。截至2024年9月末,万达商管短期债务超400亿元,而账上现金仅151亿元;2025年到期债务约400亿元,现金缺口仍达284亿元。更致命的是,核心资产流失导致“造血能力”衰退:万达广场租金收入随数量减少而下滑,万达商管作为轻资产运营核心,上市进程屡屡受挫,彻底阻断了股权融资渠道。

对赌协议引爆:十年豪赌的代价

万达的债务病根早于2016年埋下。当年万达从港股退市时签下对赌协议,承诺若2018年未实现A股上市,需以12%年息回购380亿元股权。2021年成立珠海万达商管冲击上市时,又与22家投资者签订新对赌:2023年底前未上市则按8%年息回购股权。

2023年底上市梦碎,380亿元回购义务瞬间引爆危机。尽管太盟等投资方2024年注入600亿元重组资金,暂时化解了回购压力,但万达商管持股比例从70.15%降至40%,丧失了控制权。雪上加霜的是,融创、苏宁等投资方相继提起仲裁,要求支付合计145亿元回购款,导致重组资金到账受阻,股权冻结进一步加剧流动性危机。

行业缩影:高杠杆时代的终结

万达的困境并非个例。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与融资“三道红线”背景下,高杠杆运营的房企普遍承压。万达以短期债务支撑长期回报的商业地产模式,在资金链收紧时必然面临风险暴露。

如今71岁的王健林仍在挣扎,2025年8月还现身新疆考察文旅项目试图招商引资,但市场反应冷淡。数据显示,王健林父子财富已从巅峰时的千亿级缩水至588.1亿元,排名跌出财富榜前50位。

“万达的故事是房地产野蛮生长时代的落幕注脚。”业内人士评价。截至2025年9月,万达虽仍有522座万达广场在运营,但413座自持广场的租金收入,已难以支撑千亿元债务体量。那张轻飘飘的限高令,或许正是一个时代终结的沉重注脚。

编辑/赵俊阳
未标明由印象庆阳网(www.yinxiangqingyang.com)原创的文章,均为公益转载或由网民自行上传发布。网站所有文章均不代表我站任何观点,请大家自行判断阅读。文章内容包括图片、音视频等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站删除。感谢理解,致敬原创!站务邮箱:931548454@qq.com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