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者近日从金昌市委组织部获悉,今年以来,金昌市着眼破解“空心村”基层党建难题,在永昌县红山窑镇创新试点“党建联合体”,探索建立组织联建、产业联营、乡村联治“三联”机制,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深度融合,以实体化运行支撑“空心村”焕发新生。
记者近日从金昌市委组织部获悉,今年以来,金昌市着眼破解“空心村”基层党建难题,在永昌县红山窑镇创新试点“党建联合体”,探索建立组织联建、产业联营、乡村联治“三联”机制,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深度融合,以实体化运行支撑“空心村”焕发新生。
金昌市探索构建“乡镇党委—产业联合党委—村党组织—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成立吨包袋、高原夏菜、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3个产业联合党委,通过实体化运作,有效整合12个联建村资源,理思路、谋项目、促产业,着力解决产业同质低效、资源利用不足等难题。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采取“强村带弱村”方式,成立共富公司,整合马家坪等4个村吨包袋加工车间资金、技术、人才、订单等,发展吨包袋产业;采取“村企联建”方式,整合高古城等3个村辖区内高原夏菜产业上下游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搭建村企联营交流平台,发展高原夏菜产业;采取“村村联建”的方式,整合姚家寨等5个村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粮食储藏、芨芨草扫帚加工等产业资源,开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农机作业、劳务输转、滴管回收等全链条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实现村民增收与集体经济壮大“双赢”。
聚焦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金昌推行“庭院会”“板凳会”,变被动“寻帮助”为干部主动“办实事”。推广“爱心食堂”“互助老人幸福院”,解决留守老人吃饭难、无人照料问题。在县内中心区设立暖心联络站,提供“民事代办”“惠民直通车”等便民服务,化解外出务工村民返村办事难。同时,精准管理四类党员,以务实服务推动“空心村”变身“暖心村”。(记者谢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