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向质向未来 ——兰州市推进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纪实

摘要:大河奔流,新时代的工业脉动在黄河两岸澎湃不息。老牌企业里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开足马力,高新企业里全自动的生产车间高效运转……黄河水滋养的不仅是工业筋骨,更孕育着生生不息的产业生态。

兰州真空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

甘肃长风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的多用途智能机械臂产品。(本组图片摄影:记者冯乐凯)

大河奔流,新时代的工业脉动在黄河两岸澎湃不息。老牌企业里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开足马力,高新企业里全自动的生产车间高效运转……黄河水滋养的不仅是工业筋骨,更孕育着生生不息的产业生态。

如今,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新质生产力”目标重塑产业格局,这座西北工业重镇如何在新的赛道上突围?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一行近日走进兰州市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转型车间一线,寻找老工业基地的“焕新密码”。

长风破浪正当时

走进位于兰州市安宁区的甘肃长风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机器人车间,上下料焊接工作站里,两台工业机器人正在互相配合着自主完成识别工件规格、定位工件位置、自动抓取、联动焊接等一系列复杂工艺。

这一幕,令人回想起十年之前,这家以生产洗衣机、冰箱、电视等传统家电为主的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

“当时洗衣机等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受限于生产技术等多方面条件限制,我们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甘肃长风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付平周回忆道。

市场由盛转衰,产品竞争力不足,站在时代变革的十字路口,要么在低端市场挣扎,要么向新技术冲锋。作为曾经的国家“一五计划”重点企业,长风科技不甘落后。

转型的突破口选在工业机器人领域。2019年,在母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持下,长风厂开始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厂房升级改造、老旧产线拆除回收、引进工业机器人生产线、选派年轻职工到兄弟单位学习先进技术……

强省会行动开展以来,兰州集中力量突破产业技术短板,加强战略性前沿技术攻关,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助力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转型大刀阔斧,经历过短暂的阵痛以后,老厂房焕发出新生机。

“二十多年前我进厂时,车间里全是洗衣机生产线,200多名工人在一个车间忙碌。谁能想到,如今仅仅28人就能保证一个车间的高效运转。”作为老长风人,近几年公司的发展变化之大,连付平周都感到惊讶。

如今,长风电子科技机器人分公司产品涵盖工业六轴机器人等6个系列10余款机器人,年产能达到2000余台,产品远销宁夏、湖北、山东等地。

长风电子科技机器人分公司副总经理刘铮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技术沉淀,如今凭借着可靠的技术、核心部件稳定且在西北地区较高的技术水平,让我们对市场有充分的信心。”

从生产传统家电“三大件”,到产品涵盖高新电子产品、微电子、信息产品、航空航天产品、工业机器人及智能成套装备等领域,长风电子科技在创新中重获新生。近几年来,公司累计获得国家专利25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52项,先后被评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甘肃省无人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省级“智能机器人产业链链主”企业。

长风电子科技的转型,是兰州市推进传统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这座工业老城如今已形成鲜明的创新生态:实施“兰白两区”新一轮发展规划,建成运营兰白张江科创飞地等一批创新中心,兰州高新区在2024年全国178家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排名第53位,组建化工新材料等省级创新联合体5家,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43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1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基地235家,这些创新实践让众多老厂房里涌动着“智”造活力。

创新发展立潮头

老企业焕发新动能,新技术加速涌现,在科技创新的路上兰州始终走在前列。

在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控制室,集成了数块屏幕的控制大屏上,车间各个角落一览无余,各项生产指标清晰明了,设备运行情况随时掌握……正在悄然运行的这套疫苗生产设备领先全国同行。

早在上世纪,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就开始推广我国第一个灭活疫苗,我国第一个口蹄疫疫苗中试车间、第一个口蹄疫疫苗GMP生产车间都在此诞生。

2003年,研究所为了顺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潮流,成立了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成熟的设备,公司在国内的动物疫苗领域始终保持一定的优势地位,口蹄疫疫苗出口越南,产品成功走向国际市场。

但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唯有坚持创新,才能始终稳立潮头。

在实现动物疫苗生产全自动化以后,为了提升疫苗生产质量和效率,中农威特又投入大量资金自主设计研发疫苗生产线,首创了100至8000L全自动大型生物反应器,可同时用于人用和兽用疫苗制造,我国高端生物医药装备也从此走向国产化。

中农威特副总经理刘学荣介绍:“设备升级以后我们的生产效率提高了30%,产品质量也大幅提高,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更多的机遇。”

近年来,兰州市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聚力强化创新策源能力。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在兰军工企业、驻甘央企等在兰科研“新四军”成为兰州科技创新的有利土壤,助力兰州打造国家重要的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

“科技创新是生存之本”。秉持这样的信念,中农威特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围绕产业需求,全力打通基础理论、产品孵化到推广应用的创新链,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动能。

“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从科研成果转化到市场化推广的全过程全链条创新是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的关键。”刘学荣说。

甘肃省兽用疫苗产业链链主企业、2023年兰州市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先进集体、甘肃省第四批智能制造体系建设“数字化车间”、2024年甘肃省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在中农威特展厅墙上挂着的这些荣誉,见证了这家公司以创新为本的发展之路。

据介绍,2024年,兰州市共有1548项省级科技成果登记入库,比上年多出20%以上,这些成果中,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58项省级奖励尤为亮眼。

同时,兰州科技大市场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与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共建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甘肃工作站,在技术开发、转让、咨询等方面为高校、院所、科技型企业提供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5万余项,技术合同交易额97.59亿元,帮助中小企业享受减免税政策2.6亿元。

扎根西部逐苍穹

位于兰州市东部的兰州高新区,多家高新企业会聚于此,是兰州又一个科创高地。

走进科技城中的兰州真空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航天装备车间,自动化运输车来回穿梭,工人正在焊接一个个复杂的真空设备,经过调试以后,这些设备将发往全国各地。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工厂,却生产出了多个全国第一——我国第一台大型无油超高真空抽气机组、第一台超高真空电子束扩散焊机、第一台大型天文望远镜真空镀膜机、第一台低温液氢燃料称重计量容器,历年来有58种产品分别获得国家、部、省颁发的82个科技进步奖和新产品成果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20多项,所研制的空间模拟设备夹层热沉等关键设备打破国外垄断……

相比于东部地区的同行企业,无论是区位还是生产条件,兰州真空优势并不明显,又何以做出这样的成绩?

“我们始终紧跟国家大科学项目需求牵引,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兰州真空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闫格告诉记者,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主攻方向。

面对国外对大口径低温泵等航空航天关键设备的技术封锁,兰州真空公司主动攻坚,建立十多人的技术团队,反复实验上百次,历时两年多,最终成功攻克这一“卡脖子”技术。

技术突破的关键在于培养人才。“我们坚持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给予研发人员充足的试错机会,让大家敢于创新。”闫格说。

2021年,兰州真空公司启动“真空装备产业园”建设项目,省发展改革委给予了8600万元的专项建设基金支持,省市相关部门在人才待遇和项目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近年来,兰州市从人才的“引育服用”四个方面着手,持续迭代升级人才政策体系,吸引集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省级以上科技创新研发人才团队数量突破1600个,近三年,42名两院院士、40名“长江学者”等高端人才扎根于此,催生3项国家级科技奖励。

科技创新也为兰州真空公司敲开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大门。

近年来,兰州真空公司从无到有拓展民用航天和半导体市场,2023年与华为、中微电子等企业合作,累计签约8000余万元;2024年累计合同额达1.5亿元,其中商用项目占4000多万元。

近年来,更多关键技术在兰州实现突破——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医用碳离子治疗系统填补了高端医疗器械碳离子治疗系统国产化空白;兰州大学研制出我国首台套紧凑型D-D中子发生器,成果突破了美国的技术垄断和封锁,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兰州海默科技研发的水下多相流量计技术参数达国际领先水平,是全球唯一可国产化的相关设备……

从“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摇篮,到新质生产力的西部高地,科技创新始终是兰州发展的底色。数据显示,兰州全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82.61%,居全球百强科技集群第80位、全球百强科研城市第59位,创新能力跻身全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第43位,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达1.2万余件,同比增长13.76%——这些数字背后,是一座老城向新而生的决心。

站在新质生产力的潮头,兰州正以黄河之水的磅礴气势,在科技创新的征途上劈波斩浪,在新质生产力的航道上稳稳扬起风帆。(记者白永萍 马小龙 魏娟 王昱钧)

编辑/赵俊阳
未标明由印象庆阳网(www.yinxiangqingyang.com)原创的文章,均为公益转载或由网民自行上传发布。网站所有文章均不代表我站任何观点,请大家自行判断阅读。文章内容包括图片、音视频等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站删除。感谢理解,致敬原创!站务邮箱:931548454@qq.com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