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非遗绘盛夏 巧手匠心筑童年”——庆阳市妇联开展2025暑期儿童关爱示范活动

摘要:为深入推进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经过精心策划,7月9日,庆阳市妇联组织开展 “农耕非遗绘盛夏 巧手匠心筑童年”2025暑期儿童关爱示范活动,汇聚多方力量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场融合红色教育、非遗传承、乡土体验的暑期盛宴,陇东学院附属中学、环县木钵初级中学80名孩子在活动中收获成长与欢乐。

为深入推进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经过精心策划,7月9日,庆阳市妇联组织开展 “农耕非遗绘盛夏 巧手匠心筑童年”2025暑期儿童关爱示范活动,汇聚多方力量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场融合红色教育、非遗传承、乡土体验的暑期盛宴,陇东学院附属中学、环县木钵初级中学80名孩子在活动中收获成长与欢乐。

640 (2)

红色浸润:在历史长河中厚植家国情怀

活动首站来到环县山城堡战役纪念馆。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战役陈列厅、历史文物展区及场景复原区,通过一张张珍贵图片、一件件革命实物、一段段多媒体影像,详细了解山城堡战役作为红军长征胜利“收官之战”的重大历史意义。孩子们驻足于历史场景前,认真聆听革命先辈不畏艰险、英勇奋斗的故事,在心中悄然种下爱国爱党的种子,深刻感悟“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

乡土寻根:在农耕文化中感悟劳动智慧

离开红色教育基地,孩子们来到环县庄子峁生态农场,开启一场沉浸式的农耕文化体验之旅。

 农家院里,杂粮窝头、野菜汤、黄米饭、洋芋卜拉、荞面卷卷、凉粉鱼等充满乡土气息的饭菜摆上餐桌,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通过“舌尖上的对比”,大家直观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勤俭节约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扎根心底。

 在农耕文化馆、乡愁记忆馆,孩子们好奇地触摸犁、耙、磨等传统农具,听工作人员讲述农村生活的变迁,在老物件中感受乡土文化的深厚底蕴;走进石碾辣椒坊,观摩传统辣椒制作工艺,亲手试试石碾的操作,体会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

从磨豆、滤浆、点卤到成型,孩子们全程观看豆腐制作流程,品尝刚出炉的鲜嫩豆花和现磨豆浆,惊叹“一粒豆子到一块豆腐”的奇妙转变。

非遗传承:在匠心实践中触摸文化根脉

非遗传承是本次活动的重要主题。在非遗传承人的现场指导下,孩子们围坐在一起,拿起黏土、面团,专注地制作泥塑、面塑作品。从捏形到塑形,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和可爱的花朵在孩子们的手中应运而生,孩子们在一次次尝试中领悟“慢工出细活”的匠心精神。“原来这些不起眼的材料,能变成这么可爱的作品!”孩子们举着自己的手工作品,脸上满是成就感,非遗文化的种子在实践中悄然萌芽。

童趣互动:在欢乐时光中释放活力

活动间隙,百姓舞台上的趣味互动环节点燃了全场热情。随着主持人的号令,“抖球游戏”热闹开场,两个学校的孩子们展开激烈角逐。每次游戏4人一组,每队各派两人参加,孩子们有的踊跃上台比赛,有的在台下加油呐喊,在欢快的音乐中,加油声、欢呼声、笑声此起彼伏,现场俨然一片欢乐的海洋。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会协作,在欢笑中收获友谊。

经典浸润:在传统文化中涵养品德

活动最后一站,孩子们走进九德书院。在古朴的书院里,大家参观经典文化展陈,一起诵读《论语》中的传统名篇,在“仁义礼智信”的解读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体会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温情延续:关爱护航孩子成长之路

随着九德书院的参观结束,本次活动圆满落幕。从红色教育的震撼到农耕体验的新奇,从非遗实践的专注到趣味互动的欢乐,孩子们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团结协作的每一个瞬间都令人动容。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暑期陪伴,更是一段播撒爱心、传递温暖的成长之旅。下一步,市妇联将继续聚焦儿童需求,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融合红色教育、文化传承、结对帮扶等内容,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关爱中绽放童真光彩。

编辑/赵俊阳
未标明由印象庆阳网(www.yinxiangqingyang.com)原创的文章,均为公益转载或由网民自行上传发布。网站所有文章均不代表我站任何观点,请大家自行判断阅读。文章内容包括图片、音视频等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站删除。感谢理解,致敬原创!站务邮箱:931548454@qq.com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