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黄土高原腹地的镇原县,一条条黑色绸带般的公路蜿蜒伸展,不仅串联起城乡的发展脉络,更成为传承与展示地方文化的重要纽带。镇原公路段以辖养公路为画布,将公路养护专业属性与地方文化基因深度融合,让交通动脉生长出独具陇东特色的文化肌理。
在黄土高原腹地的镇原县,一条条黑色绸带般的公路蜿蜒伸展,不仅串联起城乡的发展脉络,更成为传承与展示地方文化的重要纽带。镇原公路段以辖养公路为画布,将公路养护专业属性与地方文化基因深度融合,让交通动脉生长出独具陇东特色的文化肌理。
筑牢养护根基,以专业底色铺陈文化融合基石。镇原公路段承担着辖区内近300公里国省干线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全力做好公路养护,为公路文化与地方文化融合筑牢根基。一方面,统筹推进“一路一特色”,加大对养护路段的常态化巡查力度,及时处理路面坑槽、沉陷、裂缝等病害,做到对路面病害早发现、早处置,保障行车安全平稳。同时,对停车港湾、路肩边坡等区域内的垃圾即清即运,确保道路沿线环境整洁。道路沿线的百米桩、里程碑等各类标识标牌也被擦拭得清晰可见,为过往司乘指引方向的同时,更成为展示养护工匠精神的立体展品。
▲“两个集中”养护工程施工现场
红色基因赋能,让革命记忆在公路沿线鲜活传承。在公路文化建设中,镇原公路段巧妙融合当地多元文化,让公路成为文化传播的生动载体。镇原县红色资源丰富,三岔红军长征纪念园、援西军纪念馆等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镇原公路段充分用好这些红色资源,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系列活动。在县委宣传部门指导下,联合有关乡镇在公路沿线设置红色文化宣传阵地,展示革命先辈在镇原的英勇事迹,让过往司乘在休憩之余,能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此外,还组织干部职工参观红色遗迹,感悟红色故事,将红色精神融入到公路人的日常工作中,激发大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组织党员参观镇原县屯字战役纪念馆
非遗技艺活化,当陇东风情邂逅现代公路美学。镇原县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拥有剪纸、刺绣、香包、泥塑等众多非遗文化瑰宝。镇原公路段积极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将这些非遗元素融入公路景观。在段机关文化活动室,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被装裱展示,生动展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S319线平泉南徐、S318线潘杨涧等公路沿线,非遗传承人泥塑制品吸引过往旅客驻足观看,领略文化艺术魅力。公路段还组织非遗文化进机关、进养护站活动,让职工们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鼓励大家在工作中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
农耕文明延续,在养护站里耕耘文化传承试验田。农耕文化同样是镇原县的文化底色。镇原公路段在养护站建设中融入农耕文化元素,利用闲置土地种植蔬菜、油料、粮食,打造“职工菜园”,不仅丰富了职工大灶的“菜篮子”“油罐子”“粮袋子”,还成为展示农耕文化的小窗口。在新城养护站所在的路段,这里还是和县、镇共同打造的“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农耕文化”宣传路段,公路段职工精心维护周边环境,助力农耕文化与现代公路养护的和谐共生。
老道班焕新生,让养护历史成为文化传承活教材。行业文化建设也是镇原公路段的重点工作。该段扎实推进“屯字老道班”公路文化建设。屯字老道班始建于1973年,镇原公路段雏形组建时,管辖郿肖公路100多公里的砂石路,下设包括屯字道班在内的6个道班。历经岁月变迁,屯字老道班见证了镇原公路事业的发展历程。如今,为传承发扬“八棵树”精神,讲好老道班故事,镇原公路段将公路文化与养护事业深度融合。掉漆的木质门牌、斑驳褪色的门头铁架和“养好公路,保障畅通”的标语,都成为公路文化的生动注脚。这里是公路养护历史的展示窗口,通过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举办职工教育培训、接待中小学生参观学习以及公众开放日等,让广大干部职工以及社会群众深入了解公路交通的发展历史,深刻感受“老道班”的历史价值,提高了沿线群众对公路养护主责主业、特色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屯字老道班讲解员为屯字小学学生科普老道班故事
协同创新驱动,构建文化融合的生态化发展格局。文化的融合,不止于硬件设施与历史传承,更体现在公路服务与文化活动的创新实践中。镇原公路段充分发挥“一路多方”协同联动作用,联合县交通综合执法、交警、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建立起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人员互动、优势互补的协作机制,推进“1+N”联合治理模式。在路域环境整治、养管协调及道路应急保障等方面,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全面深化协调处置能力。例如在应对恶劣天气时,气象部门提前提供精准气象信息,公路段及时组织人员和机械进行除雪保畅,交警部门协助疏导交通,保障道路安全畅通。此外,镇原公路段还联合县文旅部门推出“沿着公路看镇原”主题线路,将北石窟驿、“镇原三池”、金斗关烽火台、孟塬战国秦长城、萧关-茹河古道石道坡、彭阳古城等历史遗迹与公路串点成线,开发特色研学游、自驾游产品。这一举措成效显著,带动沿线乡村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5%。在G327线开边镇、S318线新城镇依托公路网络打造的“公路+非遗”产业带,帮助300余户村民通过剪纸、刺绣等手工艺品实现增收致富,公路真正成为了文化传播和产业发展的纽带。
▲北石窟驿景区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镇原公路段将继续深化“公路+文化”融合模式,积极推动智慧公路建设与文化数字化相结合,进一步挖掘镇原文化内涵,打造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公路文化,让公路在彰显交通通道使命的同时,更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承载乡愁与希望的精神桥梁,持续为镇原的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书写路脉与文脉交织共生的时代新篇。
来 源:镇原段 作 者:王若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