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镇原公路段聚焦路域环境整治、养护工程攻坚、安全生产防控三大重点,集结全段力量打响夏季养护“攻坚战”,用汗水和专业守护群众出行安全,书写新时代公路养护的“镇原答卷”。
近日,镇原公路段聚焦路域环境整治、养护工程攻坚、安全生产防控三大重点,集结全段力量打响夏季养护“攻坚战”,用汗水和专业守护群众出行安全,书写新时代公路养护的“镇原答卷”。
扮靓路域环境 绘就公路颜值新画卷
雷霆行动,全域整治擦亮道路底色。夏季是路域环境问题的高发期,白色垃圾、塌方落石、边沟淤塞等隐患必须第一时间清零。该段采取“机械+人工”协同作战模式,组建 5支应急突击队,调配装载机、清扫车、高压冲洗车等10余台套设备,对辖养300公里国省干线开展“拉网式”整治。
在G327线镇原到马头坡路段,养护工人顶着30℃高温,手持铁锨、扫帚,对土路肩的蒿草、碎石进行铲除,用高压水枪冲洗波形护栏上的泥渍。“这段路毗邻景区,每一处细节都关乎公路形象。” 养护工区负责人陈会军蹲在边沟旁,徒手清理堵塞的枯枝落叶,“我们每天需清理10公里边沟,确保排水畅通。” 数据显示,竞赛活动开展以来,该段累计清理垃圾258.2立方米,整修路容26公里,清理边沟154公里。
针对旅游旺季沿线停车港湾垃圾激增问题,该段建立 “定点值守+动态巡查”机制,增设垃圾分类箱10余处,巡查人员每日2次巡回清理。“以前游客随手扔的矿泉水瓶、食品袋很常见,现在有了垃圾桶,养路工随时清扫,公路两边清爽多了。” 过往司机张师傅感慨道。
从“通得了”到“通得好”的品质跃升。在G309线K789+300处,养护人员正使用灌缝机对路面裂缝进行灌封作业。“夏季高温会使裂缝扩张,必须在雨季前完成密封,防止雨水渗透路基。”养路工高亮举着温度达180℃的灌缝枪,汗水顺着安全帽檐滴在滚烫的路面上。该段采用“精准检测+靶向处治”模式,累计处置裂缝46421米,处置路面坑槽、沉陷等病害989.6平方米。
涵洞清淤是夏季养护的“硬骨头”。在省道318线姚川一道涵洞处,养护工人身着防水服,趴在仅1.2米高的洞口,用高压水枪冲散淤积的泥沙,再一锹锹一铁锹地往外清运。“这个涵洞连接农田灌溉渠,一旦堵塞会影响周边耕地排水。”三岔养护站站长田小军的工装上沾满泥浆,“我们每天要清淤数个涵洞,确保‘肠道’畅通。” 据统计,该段已完成45处涵洞清淤56.5立方米,修复桥梁病害14处,整修标准路11公里,公路平整度合格率提升至98.6%。
生态融合,让公路与自然“和谐共生”。在G327线开边镇解放村段,新栽植的刺槐、紫穗槐在路肩形成绿色长廊,与远处的高标准农田和近处的新农村相映成趣。该段将公路养护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相结合,在边坡治理中采用植草防护替代传统硬化,新增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同时拆除公路用地内违法建筑2处,清理非公路标志5块,规范广告牌设置8处,使路域景观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
“以前路边乱搭乱建的洗车点影响视线,现在拆了违建种上树,开车看着都舒心。”当地村民李大爷见证了公路环境的蜕变。该段还联合交警、交通综合执法部门建立“公路生态保护联防机制”,对超限运输、路面抛洒污染、路产损坏等破坏行为实行24小时监控,今年以来累计制止违法占道行为6起,让公路真正成为“车在画中行”的生态长廊。
攻坚养护工程 打造品质工程标杆
科学施策,靶向治疗破解路面顽疾。G327线马头坡段曾是司机口中的“颠簸路”,路面裂缝密布、抗滑性能下降,成为养护工程的“硬骨头”。镇原公路段提前3个月启动病害勘查,对5.14公里路段进行“CT 式”诊断,建立包含裂缝分布、沉陷深度、面层磨耗量等12项指标的病害数据库。“每平方米路面都有‘病历卡’,处治方案精确到材料配比和施工工艺。”副段长张小明指着电脑上的三维病害分布图说。
施工期间,面对日均气温超30℃的“烤”验,该段采用“早出晚归、错峰作业”模式。凌晨5点,沥青拌合站已开始生产160℃的热料;上午10点至下午6点,利用铣刨机对旧路面进行精铣刨,摊铺机紧跟其后摊铺沥青混凝土,压路机来回碾压直至路面温度降至50℃以下。“沥青摊铺必须‘趁热打铁’,我们带足藿香正气水,轮流上阵,确保每一道工序无缝衔接。”养护工区副区长杨睿的手套被沥青烫出了窟窿。
数据见证,13590 平方米路面的“重生记”。在G327线K1494+500处,新铺的沥青路面泛着黝黑的光泽,轮胎碾过发出均匀的“沙沙”声。“这里原是严重的车辙路段,我们先铣刨旧面层,再铺设沥青混凝土,增强路面承载力。”技术员霍晓麒蹲在路边,用塞尺测量摊铺厚度,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截至目前,该段已完成沥青混凝土路面修补13590.11平方米,相当于2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同步封层施工即将启动,为确保质量,我们在现场设置了‘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我们要让每一米路面都经得起时间检验。”孙宝峰段长在工程例会中强调。
筑牢安全防线 织密公路平安防护网
铁腕排查,不放过一处 “公路病灶”。“G327线K1538+100处边坡出现塌方隐患,立即设置警示标志,安排机械清理!”6月20日,安全员刘哲在巡查中发现险情,随即上报,1小时内塌方被清除,警示桩全部到位。这是镇原公路段“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一个缩影。该段组建由领导班子带队的4个检查组,对桥梁、高边坡、急弯陡坡等28处重点部位开展 “地毯式”排查,发现桥梁伸缩缝堵塞、泄水孔破损等隐患5处,全部建立“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
联勤联动,构建应急“一张网”。该段还与沿线乡镇建立“路地协同”机制,在12个行政村设置“公路安全信息员”,第一时间反馈塌方、水毁等险情。入夏以来,累计清理塌方8处750立方米,翻松、整平避险车道6100平方米,对20公里波形护栏进行防腐刷新。
夕阳西下,镇原公路段养护工人们仍在养护全线忙碌着,橘红色的身影与沥青路面的热气交织成盛夏里最动人的风景。这场夏季养护“攻坚战”,不仅是对公路技术状况的全面提升,更是对养护人初心的生动诠释。正如支部书记赵金龙所说:“公路养护没有终点,我们将始终以‘工匠之心’守护每一米坦途,让‘畅安舒美’的公路形象成为镇原公路段对外展示的亮丽名片。”
来 源:镇原段 作 者:王若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