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深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

摘要:今年以来,临夏州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持续深化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作为加快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振产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紧紧围绕“视野之内无垃圾”目标,突出“五个建设”常态化,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环境面貌、群众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今年以来,临夏州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持续深化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作为加快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振产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紧紧围绕“视野之内无垃圾”目标,突出“五个建设”常态化,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环境面貌、群众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一是狠抓垃圾末端处置能力建设,推进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和能力得到进一步优化,辖区内8县市按照协议协定数量足额转运生活垃圾至临夏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海螺水泥窑进行焚烧处理。今年以来,全州共转运处理生活垃圾31.2万余吨,日均转运生活垃圾1024余吨。同时,加大餐厨、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共实施餐厨垃圾处理项目3个。其中,临夏市厨余垃圾再生处理项目已建成使用,日处理垃圾50吨,康乐县、广河县正在建设;临夏市、康乐县、和政县、广河县全力推进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全州垃圾终端处理模式和能力得到进一步优化,有效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推动建设成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循环型城市。

二是狠抓垃圾中转能力建设,完善收运处置体系。坚持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治理理念,紧盯乡村终端收集处理设施短板,综合考虑县市生活垃圾转运路线、运输距离和运输成本,按照分乡镇或分片区的方式全力推进乡镇压缩式或封闭式垃圾中转站建设,共建成生活垃圾中转站35座,另有12座正在建设,乡镇村居由户到组、到站集并转运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更新完善垃圾运输车辆,淘汰敞开式收运车辆,增加压缩式和密闭式车辆,加大运输环节管理力度,坚决杜绝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餐厨垃圾“混装混运”,全州共有垃圾收集、转运车辆1437辆。其中垃圾压缩车173辆。按照人口密度合理配置移动式封闭垃圾桶,村镇主干道每60米放置一个垃圾桶、农户每2至3户放置一个垃圾桶,共配备垃圾桶(箱)9.65万个,垃圾收集管理进一步规范。

三是狠抓城乡保洁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保洁模式。根据作业半径、劳动强度等合理配置清扫保洁人员,并借助农村公益性岗位政策,充实农村卫生保洁工作力量,实现城乡环卫保洁常态化。截至目前,全州共配备保洁员2.5万余人,常住人口与保洁员的配备比例达到82:1,保洁力量得到进一步充实。结合“网格化”管理模式督促保洁员对村庄公共区域进行清扫保洁,做到垃圾不乱堆、不积存、日产日清。按照政府监管、乡镇监督、群众参与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保证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不积压、不堆放。

四是狠抓日常监督体系建设,切实把监督做实做细做到位。健全完善全域无垃圾“红黑榜”发布制度,按照《临夏州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红黑榜”“问题黑点”发布实施细则及问责办法》,按照“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月一推进”原则,抽调工作人员组成全域无垃圾治理暗访督查组,随机深入县乡村社,对全州140个乡镇(街道)开展全覆盖暗访检查。截至目前,共发布《临夏州全域无垃圾“红黑榜”》22期。今年以来,已发布6期,约谈“黑榜”乡镇55个次、相关负责人130人次,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监督体系基本健全。同时,督促各县市对省级无人机航拍反馈到系统中的垃圾堆积点及第三方成效评价反馈问题按时按要求清理整治,对整治不彻底、清理不规范的乡镇、村进行通报,并追踪整改。

五是狠抓长效管理机制建设,不断提升垃圾治理水平。各县市均已将垃圾处理费用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全年共投入资金3.08亿元;各县市均着手启动垃圾收费工作,按辖区人口收取垃圾处理费用,为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的完善提供资金保障。按照“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县市、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全覆盖的三级网格,初步实现定人、定岗、定责、定时治理垃圾。各县市与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沿街门店、建筑工地、乡镇(街道)、村社(社区)、住宅小区等环境整治责任主体全部签订门前“五包七禁”责任书,努力实现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

编辑/赵俊阳
未标明由印象庆阳网(www.yinxiangqingyang.com)原创的文章,均为公益转载或由网民自行上传发布。网站所有文章均不代表我站任何观点,请大家自行判断阅读。文章内容包括图片、音视频等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站删除。感谢理解,致敬原创!站务邮箱:931548454@qq.com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