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残联:多措并举 精准施策 推动重度残疾人服务保障提质增效

摘要:庆阳市现有残疾人19.25万人,其中持证残疾人9.13万人,一、二级重度残疾人4.44万人。重度残疾人功能丧失较为严重,基本生活难以自理,常年需要家人照料,家庭生活非常困难。近年来,市残联把这一特殊群体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为重要载体,采取六项举措强化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兜牢织密民生保障网,推动重度残疾人服务保障提质增效。

庆阳市现有残疾人19.25万人,其中持证残疾人9.13万人,一、二级重度残疾人4.44万人。重度残疾人功能丧失较为严重,基本生活难以自理,常年需要家人照料,家庭生活非常困难。近年来,市残联把这一特殊群体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为重要载体,采取六项举措强化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兜牢织密民生保障网,推动重度残疾人服务保障提质增效。

一是结对关爱,架起爱心桥梁。深入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扎实开展结对关爱行动,坚持“十步工作法”,规范工作流程,优化工作机制,动态调整结对信息,实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全市14538名干部与25512名困难重度残疾人持续结对,共开展联系交流13.04万人次,走访探视8.82万人次,落实政策6.03万项,资助资金257.16万元,解决困难6641个,帮办实事11089件。市残联系统扎实推进直联帮扶,累计开展走访慰问关爱服务573人次,入户探访259次,帮助解决困难问题75个,赠送基本生活物资15387元,推动落实各项惠残政策,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二是政策兜底,托举基本生活。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与民政、医疗和住建等部门沟通衔接,全面落实国家、省、市一揽子扶残助残专项政策和助残特惠政策。精准完善全市残疾人临时救助机制,推动突发严重困难残疾人家庭应救尽救、应享尽享、应助尽助。2024年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53821人(次)、658.45万元,向168户残疾人家庭发放慰问金50.4万元,为665名残疾人提供临时救助50.65万元,使困难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稳定保障。认真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及时优化残疾人证、“两补”发放等业务“跨省通办”“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办理流程,全年残疾人服务“一件事”线上办理644件,线下办理7334件,开展上门评残服务104次,上门入户评残服务676人次,集中评残服务972人次,为4496名非持证残疾人完成办证,换发到期残疾人证2844本,重度残疾人服务保障更加优质高效便捷。

三是精准康复,提升自理能力。紧盯康复这一残疾人迫切需求,以“实现残疾人康复服务全覆盖”为目标,积极组织实施中央彩票公益金、省级财政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救助残疾儿童740名。认真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项目,为10863名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手术、服药、支持性服务,为4586名残疾人提供辅具适配服务。实施省辅具中心假肢适配项目,为全年龄段持证肢体残疾人适配假肢86例,为0-17岁有适配需求的残疾儿童适配矫形器、矫形鞋和鞋垫115例,落实市级资金为28名缺肢残疾人适配假肢32例,为全市248名听障患者免费适配助听器。全市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持续多年稳定在95%以上,康复服务质效持续提升,重度残疾人自理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是优化环境,提供生活便利。立足重度残疾人身体状况和日常生活环境等因素,深入宣传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高效实施无障碍改造项目,积极推进公共区域无障碍设施改造提升,创新设立盲人阅览室,与庆阳融媒等主流媒体深度合作,全年播放《庆阳手语新闻》24期,推动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同时,聚焦重度残疾群众个性化需求开展家庭无障碍改造,根据各个功能残疾的障碍特点经专业评估后进行改造和适配。坚持多方筹措资金,适当提高标准,严把对象关、实施关、验收关,2024年全市共实施无障碍改造项目630户,超额完成省残联下达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任务285户,为更多重度残疾人群众带来了便利,推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氛围愈加浓厚,切实助力残疾人生活无“碍”更有爱。

五是强化照护,减轻家庭负担。紧盯重度残疾人家庭“看护一人、拖累一家”的现实困境,将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省级示范中心建设列为为民实事项目,围绕规范建设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省级示范中心,提早谋划部署,学习成功经验,创新方式方法,依托华池县社会福利院、环县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现有基础设施,充分考虑残疾人实际需求,整合设施资源,合理规划布局,抓好提质改造,全面完成2024年2个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省级示范中心建设,规范打造了“六室一工坊”,示范带动县(区)各类机构服务更科学、更丰富、更优质,全年为1580名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为430名重度残疾人提供了日间照料服务,实现了“照护一人,解放全家”,打造出了全市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的“如意家园”。

六是就业扶持,点燃生活希望。深入实施拓岗赋能,多渠道促进残疾人就业。针对视力残疾人作为残疾人群中障碍最大、困难最多的特殊群体,大力实施助盲就业行动,通过“培训+就业+扶持”模式,大力支持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开办医疗按摩机构,对新开办的盲人按摩机构且吸纳2名以上视力残疾人稳定就业的,落实补助3万元。先后投入208万元,扶持建办盲人按摩机构40个,带动盲人就业70人,其中省级示范机构1个,输送外出务工35人。近三年,通过助盲就业服务项目扶持新建盲人按摩机构10个,发放扶持资金50万元。为全市35个盲人按摩机构就业的60名盲人,发放就业补贴36万元。高度重视残疾人网络创业就业工作,谋划出台《庆阳市残疾人依托互联网创业就业扶持管理实施办法》,积极引导残疾人依托互联网实现集中就业和在家创业,创建庆阳市“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基地,集中安置就业残疾人42名。引导环县电商孵化基地“蚂蚁客服”安置就业残疾人10人,目前,全市借助互联网方式从业残疾人112人。残疾人就业增收渠道持续拓宽,就业能力和生活质量有效提升。

编辑/赵俊阳
未标明由印象庆阳网(www.yinxiangqingyang.com)原创的文章,均为公益转载或由网民自行上传发布。网站所有文章均不代表我站任何观点,请大家自行判断阅读。文章内容包括图片、音视频等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站删除。感谢理解,致敬原创!站务邮箱:931548454@qq.com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