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正宁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不断压实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整治,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
近年来,正宁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不断压实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整治,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
一是生态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制定并实施了《正宁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明确部门职责,建立联席会议,定期组织生态环境工作督查,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支持生态环境工作和履行工作职能,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二是共抓生态环境工作格局基本确立。正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工作,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每年组织召开全县生态环境工作会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生态环境工作,明确年度任务、阶段工作及措施落实;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全县目标责任考核范畴,把年度任务细化靠实到了乡镇、部门及具体人员,做到了事事有安排,件件有落实,确保了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三是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完善城乡环卫设施,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城乡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严格落实河长制及水污染防治座谈会会议精神及相关要求,制定了河长制实施方案,联合水务等部门全方位开展了县域流域水体污染、沿河排污口集中排查整治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并现场定责定人,明确管护范围,建立河道沟道保洁长效机制,组织水库管理所和相关单位对水库、淤地坝、湫沟、河流水体各类漂浮物进行集中打捞和规范处置。同时要求乡镇建立河流、水库等水域水体漂浮物定期清理制度,明确了责任人员,落实了清理任务,实现了河畅、水清的目标。继续加大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监管力度,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集中力量对辖区内乡镇、村组、企业设置的入河排污口进行了全面细致排查,查清了排污口数量、位置、设置单位、排污形式、排污量等基本情况,建立了入河排污口排查信息台账。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形成有利于农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体系。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制度落实。建立健全河湖执法日常巡查制度,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巡查覆盖范围。四是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优异。大气环境方面:1-10月正宁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69(同比下降1.8%),优良天数254天,优良率89.4%,PM10平均浓度47μg/m³;PM2.5浓度为18μg/m³;较往年改善明显,全市排名第四。其中1月份空气质量改善进入全省前十位。水环境方面:国考罗川断面综合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国考张家堡断面、市考上齐断面综合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庵里水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嘉峪川水库、红土窑水库、三嘉水源地水质均达到考核要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放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土壤和农村环境方面:土壤环境总体稳定。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达到市级考核要求。全年全县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或辐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