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落英缤纷,深秋以至。趁着油路修补的空当,宁县公路段的职工们踏上了一段特殊的旅程——重走秦直古道,探索这条古老道路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寻找穿越千年不曾褪色的精神内核。
落英缤纷,深秋以至。趁着油路修补的空当,宁县公路段的职工们踏上了一段特殊的旅程——重走秦直古道,探索这条古老道路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寻找穿越千年不曾褪色的精神内核。
漫步树荫之下,两侧的杂草斑驳荒芜,秦直道上寸草不生,职工们走走停停,边看边聊,感叹于古道的魅力,惊叹于古人的智慧。时间的蜿蜒绵长和空间的垂直静置在此刻交汇,几千年前飞驰的马车从现代人眼前掠过,看着不远处躬身夯土的建造者,心中仍会升起一个疑问,两千多年过去了,星河流转、沧海桑田,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程度、文化水平等各种量化维度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什么秦直古道的精神内核仍在影响着现在的人们?宁县公路段的职工们秉持着公路人的身份,重新走上这条古道,探索在新时代下传承公路文化的思想锚点。
改变是时间永恒的主题,纵使现在路的外在有了多种形式,但路的本质却始终未曾改变。
道路发挥了政治上的连接作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边防,巩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秦始皇决定修建一条直通边疆的军事道路。秦直道不仅可以直接用于军事运输和调动,还可以作为中原与边疆地区的联系纽带,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管理。随着道路技术的不断提高,时至今日,蛛网密布般的公路网使得我们可以去到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那些遥远的地名终成眼前的现实,天南地北的人们联系越发密切,对于国家身份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也越加深刻,路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连接。
道路主要承担运输的功能。秦直道以军事为目的修筑,本意是为了运输粮草和武器,而后经过历朝历代的更迭交替,秦直道的用途早已以运输为主。现如今上天入地的货物运输模式俯拾皆是,几百万公里的路网让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现实,东南沿海的生鲜能够来到西北内陆,义乌市场的小商品幅射全国各地,各色的货物通过路的媒介成功交易,由此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产品的互相融合,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道路实现了文化的交流融合。秦直道的修建初衷并非为了经济文化交流,但中原和塞外的两地的人们交流、融合,确实促进了两地之间文化交流。依托于高效、便捷的路网,大量的人员由此地流动到彼地,并在生活工作中逐渐相互影响着各自的生活习惯,切实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交流,推动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古时的丝绸之路,今日的“一带一路”,路作为重要的桥梁始终沟通着各地的人民。
政治连接、经济运输、文化交流,路的三大用途两千年来也未曾改变,所以历经沧桑的秦直道在今天仍然重要。正如秦直道背后有九万匠人,“八棵树”背后也是公路前辈筚路蓝缕的创业史,任何伟大的工程都离不开人的努力。而随着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人民幸福指数日益提高,科技能力稳居世界前列,我们正在稳步迈向交通强国的的行列中,如今多种大型机械进入养护现场,我们早已过了用人力堆砌成果的时期,因此,除却匠人们风餐露宿、夙兴夜寐的辛劳之外,在新时代下,只有探索出符合当下工作条件和心理状态的公路文化精神,才能让“公路人”这个主体更有共鸣感和传承性。
钻研是匠人的底色。为了让秦直道不生杂草,匠人们将黄土炒熟,杜绝土中存在任何可以生长的养分,铺出来的路面千年没有杂草,秦直道依旧清晰如故。根据不同的道路条件、地形地势、环境因素、运输需求,发明创造出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新的材料、新的设备,这需要匠人们敏锐发现出道路问题,经过反复的试验检测、推翻重构、印证猜想,才能得出最终的结果,这也是如今我们所提倡的“四新技术”。穿越千年,解决道路问题始终是公路人毕生的课题,两千年前的秦人研究出“生土炒熟”、“堑土堙谷”的办法,今天的人们将继续发扬这种钻研精神,以道路的“畅、安、舒、美、洁”为己任。
实干才能修路。路是无法骗人的,路修到哪里一走便知,路养的如何一看便知,一段路好不好是用多少语言文字都粉饰不了的。秦直道七百多公里,动用九万余人修筑数十年,如今,中国的路已从过去的“不与秦塞通人烟”到现在的“九省通衢连四海”,路是最诚实的,付出多少努力就会有多少收获。新时代下,社会的快速发展,自媒体的短平快,五分钟读完四大名著、十分钟看完一部电影,人心易浮躁、难安定,但对路而言,都是以年为最小单位的修筑和养护。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干才能兴国,是我们新一代公路人始终秉持的信念。
担当是公路人的使命。迈入新时代,交通强国的目标指引着公路人前进,路是重要的,同样也是容易被忽视的,秦直道九万工匠未有一人史书留名,公路行业不惊天动地泣鬼神,却润物无声如春雨,公路人做的是最平凡最普通的事业,在大多数人看来,修路养路就是应该的职责,当公路人一次又一次奔赴在对抗天灾人祸的途中,不被理解是工作常态,一份使命一份担当,穿上了这身衣服,就要夏季防汛冬季除雪,在无人声处将保通保畅做到极致,这就是属于新时代公路人的担当。
人定胜天,更胜时间。路,是人类对抗自然外力的智慧载体,纵使雨雪冰霜的洗礼,哪怕日月流转的侵蚀,道路始终连接着天南地北,古往今来的人们。
职工们热火朝天的讨论温暖了深秋的寒意,夜幕将至,公路象征着什么、公路人的身份意味着什么,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了清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