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庆阳市各级各部门(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密切协同、高效联动,全面深入实施“三项计划”,有形有感有效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今年以来,庆阳市各级各部门(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密切协同、高效联动,全面深入实施“三项计划”,有形有感有效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紧盯三个聚焦,推进各族青少年广泛交流
聚焦培根铸魂。强化思想引领,突出育人属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堂教学、团课队课、校园环境建设,常态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各族青少年在学习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以第21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契机,全市广大中小学校依托团、队组织开展了“石榴籽一家亲”主题的宣传宣讲、升旗仪式、知识竞赛、红领巾广播等主题活动500多场(次),为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营造了良好氛围。聚焦主题交流。深化拓展跨区域、全方位、多样化的青少年交流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青少年心灵深处。8月12日至16日,市民宗委、团市委、市教育局联合举办了“红石榴”各族青少年(北京)暑假研学活动,让24名各族青少年在人文历史、国防教育等内容丰富的研学中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庆城县与北方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宁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签订实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合作协议,就两地青少年双向交流、“三交”理论研究、融创产品研发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通过“红领巾手拉手 心连心共成长”、“执笔传递心声 共话民族情谊”为主题的“书信手拉手”交流活动,北师大庆阳实验学校习仲勋中队与新疆乌鲁木齐八一中学(紫金校区)逐梦中队、正宁县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丁青县的少先队员互通书信、连线直播,讲述家乡故事、传播校园文化、分享学习经验,增进交流交融。正宁县、合水县、市青少年宫等通过组织带领各族青少年参观博物馆、纪念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开展研学体验、座谈交流、互动游戏等活动,让各族青少年在主题交流活动中广交朋友、开阔视野,增长本领、凝心聚魂。聚焦实践服务。以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引导各族青年学子助力乡村振兴、文化传承、创新就业等社会事业,凝聚同心圆梦的青春力量。8月,举办了全国大学生中医药文化志愿宣讲团代表暑期社会实践体验活动,来自全国100支大学生志愿宣讲团队的优秀青年以青春之名,传承岐黄之术,让中医药文化的种子绽放出璀璨的光彩。全市各级团组织依托青少年宫、街道社区、青年之家、校外实践基地等场所,整合“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和各类社会资源,开办“红领巾暑期爱心托管班”58个班(次),服务各民族少年儿童1558人(次),既充实了广大少年儿童的假期生活,也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实践的平台。8月29日,陇东学院首次集中组织200多名师范生赴新疆实习支教,开启了学校与新疆地区合作交流新篇章。
落实三项举措,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
积极创造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社会环境。全面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举全市之力一体化开展数字经济招商,对接头部企业2586户、签约613户、落地200户,开通数字经济“人才专列”,设立1690万元人才专项基金,建设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大力支持各民族灵活就业、联合创业、共事兴业,营造了有利于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社会环境。教育、民宗、公安、住建等部门加强联动,常态化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职业技能培训、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必要帮助,确保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庆阳大地上“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能融入”。持续开展互嵌式发展示范创建。强化示范引领,镇原县在甘肃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了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提升项目,西峰区公刘南路社区建设了集幼儿托管、矛盾调解、政策理论学习等为一体的平台阵地--“红石榴之家”,巩固全市“红石榴”示范品牌成果。强化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员活动室等服务阵地功能与民族团结活动有机结合,通过“我们的节日”举办民族知识竞赛、文艺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联谊活动,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生活。不断深化宣传教育。各级“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宣讲小分队走进城市社区、民族乡村,走近各族群众,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故事,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西峰区、镇原县举办少数民族群众技能培训班,市民宗委在镇原县新集镇举办庆阳市“石榴杯·陇原情”文化惠民下乡活动,镇原县在三岔镇高湾村开展民族乡村现代文明教育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庆阳市2024年体育助力乡村振兴暨环县毛井镇第五届农民运动会(村BA)系列活动的隆重举办,夯实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乐的基础,促进了各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融合发展、积极向上的和美乡村新风尚。
把握三个方面,发挥旅游促进交往交流交融作用
突出推广中华文化符号。在南梁红色大景区、环州故城、庆城药王洞养生小镇等景区景点植入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把中华文化内涵融入美丽乡村游、红色研学游、非遗体验游等精品旅游线路,让广大游客在深度游览庆阳中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市民宗委以第19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为契机,举办了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创产品征集展陈活动,推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节会举办,让广大市民和外地游客在庆阳以节交友、以会促融,连接起牢固的情感纽带。做实民族乡村文旅融合。正宁县五顷塬回族乡紧盯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将南邑村打造成为集红色廉政教育、乡村休闲旅游、便民服务等为一体的美丽村庄,发展“红色培训+情景体验”“红色观光+民族特色文化”等旅游新业态,发挥红色教育功能,扩大红色文化传播。以龙咀子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建设为抓手,发展小作坊、小手工、小民宿、小买卖、小餐饮“五小庭院经济”,建设甘木沟田园综合体,打造集“吃、住、游、玩、赏”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基地,奏响了新时代民族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田园牧歌”。提升文旅融合新内涵。按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组织专人对全市各级景区景点、文博场馆导游词解说词进行了全面修订、规范和审核把关。举办了全市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行动骨干培训班,提升了广大讲解员和导游从业人员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能力、把握能力和讲解能力。庆城县邀请甘南州临潭县来庆开展非遗文化交流,编排“洮秀”“庆阳香包邂逅洮州花儿”等主题文艺节目;镇原县倾力创作剪纸时装秀“炸街”龙城支持“天水麻辣烫”,走进鄂尔多斯参加“石榴花开 剪纸情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剪纸作品全国邀请展,让非遗、民俗文化成为强化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和窗口。文旅部门利用第19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非遗宣传展示展销、“香约庆阳”周边城市文旅推介等活动,加强与省内外兄弟市州的交流互鉴,开拓了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路径,不断打响庆阳文旅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