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环县,古称环州,是中华古文化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是塞外通往关中的咽喉要地和古代军事重镇,素有“银夏之门户,豳宁之锁钥”之称。环县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山城堡战役旧址、河连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等红色遗址。这里还有秦长城、宋代砖塔、明代古城等历史遗迹和国家4A级景区环州故城。环县还被称为“中国皮影之乡”,2011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东方民间文化的活化石”。
环县篇
环县,古称环州,是中华古文化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是塞外通往关中的咽喉要地和古代军事重镇,素有“银夏之门户,豳宁之锁钥”之称。环县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山城堡战役旧址、河连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等红色遗址。这里还有秦长城、宋代砖塔、明代古城等历史遗迹和国家4A级景区环州故城。环县还被称为“中国皮影之乡”,2011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东方民间文化的活化石”。
01
长征途中最后一战—山城堡战役旧址
山城堡战役旧址位于环县山城乡。1936年红军东征、西征取得了重大胜利,开辟了延安革命根据地。胡宗南主力部队追随东进,于同年11月20日侵占山城堡。红一师、红二师、红四师于 11月21日向敌人发起猛烈反击。经过一昼夜激战,将敌军两个团全部歼灭,敌军遭到沉重打击,主力立即向西撤退,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根据地的进攻。山城堡战役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所进行的最后一战,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战。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西征部队为策应二、四方面军北上,在静宁、庄浪、靖远、会宁等地开展活动,并于10月2日占领会宁县城。10月8日,西征军红一军团在会宁等地与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此时,由于敌情变化,经中央同意,红二方面军于10月4日开始北上。10月22日,总指挥及二方面军主力在静宁将台堡(今属宁夏西吉县)与红一军团会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经过千辛万苦,百般曲折,终于实现了会师。三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基本完成。红军在甘肃进行了长征的最后一次战役——山城堡战役。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后,于11月中旬开始东撤奔向陕北。东撤途中,敌人集中兵力,尾追红军,并占领环县山城堡一带。为了消灭敌人,顺利进人苏区,党中央决定组织一次战役,彻底粉碎尾追敌人的进攻。1936年11月21日,红一、二、四方面军抓住时机,迅速向山城堡一带敌人发起进攻,激战一昼夜,全歼胡宗南部七十八师一个旅两个团,其余敌人被击溃,取得了山城堡战役的重大胜利。山城堡战役是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团结一致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也是长征的最后一仗。不久,“西安事变”发生并得到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因此,这一仗的胜利,预示着长达十年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红军长征在甘肃期间所进行的重大活动、战斗及会议,不仅对甘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整个长征的胜利乃至全国政治形势的变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02
红色革命故地—河连湾陕甘宁省政府旧址
河连湾是环县洪德乡的一个村庄,距县城20公里,东西两面群山连绵起伏,村子被围在一个南北走向的川道里。这里山川交错,河谷纵横,自古乃兵家的必争之地。1936年7月至1937年9月是中共陕甘宁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省国防教育基地,庆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36年,随着解放区的迅速扩大,党中央决定将陕甘宁边区改建为陕甘宁省,成立了陕甘宁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同年7月初,陕甘宁省委、省苏维埃政府从陕北吴旗镇刘家渠子迁至环县河连湾,组建了李富春为省委书记、马锡五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肖劲光任军事部长、蔡畅任统战部长的领导班子。省委、省苏维埃政府下辖赤安、华池、环县、曲子、定边、固北、预旺、豫海等18个县。11月18日晚,周恩来、彭德怀、肖劲光、陈赓在这里研究制定了山城堡战役作战方案。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成立期间,李富春、马锡五等领导带领这里的人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剿匪反霸,发展生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为巩固、扩大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建立各级地方政府和革命武装,促进国共两党团结抗日做出了巨大贡献。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3次来到河连湾,把在这里的所见所闻记入了他的名著《西行漫记》。2002年以来,环县先后投资155万元,修建了开国大将肖劲光题写碑名的“中共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纪念碑”和环县革命斗争史展馆,恢复维修了李富春、马锡五旧居,省委、省政府会议室、办公室,山城堡战役指挥部等革命旧址,完成了仿古门面以及绿化、硬化工程,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红色旅游景区,近两年每年接待游客10万多人次。
03
红色旅游地--曲子革命纪念馆
曲子革命纪念馆位于素有环县“南大门”之称的曲子镇东沟组,北距县城38公里,南距庆城县42公里。2014年9月27日在纪念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80周年大会前夕建成并对外开放。1936年6月—1950年6月间,在这个条件十分艰苦的山沟里,中共曲环工委、曲子县、陕甘宁省和庆环分区先后在这里办公,李富春、习仲勋、马文瑞、马锡五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纪念馆在原曲环工委等机构窑洞旧址的基础上,进行维修扩建。馆内共有29孔窑洞,有两个基本陈列:一是革命斗争史展室,以近200件展品,包括革命文物、文字、图片、图表等,全面展示了曲子这片红色热土上,从1931年南梁游击队第一次到来到1950年曲环二县合并近20年间,在党的领导下,曲子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革命史实和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二是领导人及所属机构陈列,重点再现曲环工委、曲子县、陕甘宁省和庆环分区领导人及所属机构当时的一些工作、生活场景。纪念馆建成后,连同习仲勋红军小学一起,成为展示革命历史和传承革命传统的重要载体,是环县红色旅游的又一重要窗口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04
道教名山——兴隆山森林公园
兴隆山森林公园位于环县东北部陕、甘、宁三省交界之处,海拨1774米,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森林公园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此山上庙宇里供奉关公老爷,加之此山位于四合塬的东面,故而得名东老爷山。兴隆山庙宇始建于明代。据现存道光二十四年《无量祖师庙记》碑文:清康熙、道光年间,曾进行两次修葺和扩建,光绪年间再次续建,初具规模。20世纪90年代,环县提出开发建成东老爷山森林公园的奋斗目标,并逐年组织实施。90年代为景区送上了农电,2003年修通了三级柏油公路,2005年聘请专家对景区进行详细规划,2006年引水上山。公园规划面积475亩,近期实施180余亩,总投资1800万元。2007年以来,先后投资800多万元,实施一、二期和续建工程,维修保护祖师大殿、大佛殿、观音菩萨殿、钟楼、鼓楼、山门楼、碑楼、王灵官楼、岳灵官楼、温灵官楼、关帝庙、地藏王菩萨庙、五圣宫、城隍庙、牛马王庙等古建庙宇楼阁15座,新建红军长征纪念馆、曙光坛、玉皇大殿、三官殿、药王庙、虫王庙、二郎庙、文昌楼、灵官楼、百子宫、观龙阁、鸡鸣亭、山门殿、碑廊等景点14座和戏楼、车站、旅游厕所、游客中心等服务设施4处,完成山体护坡、登山踏步、绿化、亮化、硬化、美化、引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集宗教游、红色游、生态游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05
休闲圣地——环县杨胡套子草原
杨胡套子草原位于环县小南沟乡杨胡套子村。这片草原拥有200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场,其中心草场面积为100平方公里。草原的地势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海拔在1136至2089米之间。走进杨胡套子草原,仿佛置身于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之上,那种柔软而富于弹性的感觉令人难以忘怀。在这里,绿草与蓝天相接,牛羊悠闲地漫步其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草原上的层层梯田更是点缀其间,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田园风光。为了让游客更好地欣赏这片草原的美景,旅游区内建设了7条总长12公里的观景木栈道,以及两个观景台,分别位于天子渠村和杨胡套子村境内。这种一半是草原、一半是田园的独特设计,让游客可以在不同的季节领略到不同的风情,春天可以欣赏繁花盛开,夏天可以避暑纳凉,秋天可以欣赏迷人的景色,冬天则可以体验雪景的宁静与美丽。
06
中国羊肉养生城——环州故城
环州故城位于庆阳市环县环城镇北关宋塔路10号,是一个集历史文化、休闲娱乐、餐饮美食等为一体的综合休闲旅游景区。该景区占地518亩,总建筑面积3.08万平方米,主要依托境内的秦代长城、萧关古道、灵武古台、宋代砖塔、明代老城等历史遗迹,以及环县道情皮影、香包刺绣等非遗文化,陇东窑洞、传统技艺等民俗文化和环县羊羔肉、小杂粮、黄米酒等美食文化,通过“又见”手法,原生原态原貌原味地再现环县的历史记忆、文化记忆、生活记忆和饮食记忆。环州故城致力于打造“环州故城——中国羊肉养生城”文旅品牌和“中国羊谷 善美环州”产业品牌,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