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聚焦文化认同抓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摘要:镇原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为抓手,全面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镇原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为抓手,全面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镇原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源远流长,“家家挂字画、人人会写字”是镇原人独特的风俗习惯,镇原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民族团结进步内容巧妙融入书画、剪纸、刺绣、香包等文创作品,设计推出了石榴香包、民族风情刺绣、民族人物绘画、民族故事剪纸等一系列文创作品,深受各族群众喜爱。同时,大力开展主题书画、剪纸、刺绣等传统文化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年均开展交流活动100多场(次),有力推动各民族文化融合性发展、创造性转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来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不竭精神动力。镇原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依托红色旅游资源,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红军长征三岔纪念园、援西军纪念馆等红色革命纪念馆“活载体”作用,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挖掘讲述三八五旅四团二连驻防三岔期间与回胞订互助公约、三岔回民自治乡成立、援西军在镇原等红色故事,以红色资源、红色文化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实施大思政实践教学、理论宣讲微视频、红色主题户外培训项目,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奋进力量。同时,紧扣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利用乡村特色文化符号、节日民俗等活动,深入挖掘中秋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中秋联谊、非遗展览、传统美德故事分享、特色农产品展销、金秋采摘等一系列接地气、感染力强的活动,讴歌新时代百姓新生活,展示乡村振兴新面貌,让各族群众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领略道德精髓、感受家国情怀,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的种子就根植在哪里”。镇原县大力培育“新时代文明实践+民族团结”特色品牌,聚焦关爱“一老一小一妇”,定期走访慰问病孤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维护妇女权益;成立“镇原红石榴”志愿服务队,为各族群众点亮“微心愿”,常态化开展爱心义诊、爱心理发、卫生清洁、文化汇演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小关爱”聚起“大团结”,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建“百姓宣讲团”“王符文化宣讲团”“网红文旅推介员”等宣传队伍和服务队伍,向各族群众提供文艺巡演、公益电影放映、流动图书车等文化服务,在寓教于乐中强信心、聚民心。

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镇原县以“三项计划”为抓手,突出做好“融”字文章,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在甘肃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彝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员工多达600多人,占总员工数近三分之一,针对这一民族特需商品企业工作实际,公司精心开展“红石榴”各族员工互嵌式发展示范创建活动,组织少数民族员工学习参观镇原博物馆、文化馆,相互融入、尊重和理解;在企业成立就业援助中心,开展“民族关爱送清凉·团结创业石榴红”消暑慰问活动,少数民族员工身着民族服装,走进居民小区和学校,教唱民族歌曲,教说见面问候语,讲述民族传统习俗,推进互融互促。镇原县还认真落实各民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组织各学校大力开展主题队日活动、升国旗仪式、国旗下演讲、手抄报展示、知识竞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等多样化的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深深根植于青少年心中,实现各民族青少年相互尊重、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来源:镇原县委统战部

编辑/赵俊阳
未标明由印象庆阳网(www.yinxiangqingyang.com)原创的文章,均为公益转载或由网民自行上传发布。网站所有文章均不代表我站任何观点,请大家自行判断阅读。文章内容包括图片、音视频等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站删除。感谢理解,致敬原创!站务邮箱:931548454@qq.com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