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引领,强县崛起。近年来,环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持续增强。
科技引领,强县崛起。近年来,环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持续增强。
借科技之力,启动产业“新”引擎
偌大的车间只有几名工人,一列列机器“闷声”运作,数字化控制操作下,智能化生产线24小时“连轴转”。每一个流程、每一种产品都充满了神秘感,仿佛在诉说着科技的力量。这是近日,记者走进位庆阳伟赫乳制品有限公司无尘车间看到的场景。
“我们公司额定产能600吨,前处理是国内最先进的生产工艺,从收奶、巴氏、配料、杀菌到无菌罐装,都具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线。”庆阳伟赫乳制品公司加工厂总经理郭建军介绍,伟赫乳业整个生产车间从前处理到灌装,再到后端包装,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现代化生产系统。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支撑。近年来,伟赫乳业通过科技赋能,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有效提升企业效益和技术水平,力促“知产”变“资产”,专利变红利。2023年,生产原奶及各类乳制品2.1万吨,实现产值2.3亿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环县易事特“东数西算”装备制造项目是我县2023年实施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5月10日,该项目产品正式投产。
“目前,一号厂房设备已经安装调试完成,主要设备有激光机、校平机、折弯机及后续喷塑流水线,主要生产的产品有大中小型数据中心,高端UPS电源,整个生产线是全自动化管理生产,从运行到维护只需要30人即可完成整体流水线工作。”易事特东数西算装备制造项目现场负责人何廷说。
食品、电器设备搭上了科技“快车”,环县羊也不甘其后,做起了科技感十足的“科技羊”。
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位于环县山城乡。自落户环县以来,该公司着力推动科技创新,通过三级二元杂交、肉羊制种、精准营养、胚胎移植、基因编辑等高科技手段,培育出了产羔多、食量少、产肉快、肉质好的新品种肉羊—中环肉羊,目前,培育工作已进行到第3年,三代杂交羔羊正在茁壮成长。
“我们联合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还有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共同开展了全基因组的育种、胚胎移植、多胎基因快速检测等多项技术,这些技术在国内外都属于领先水平。”庆阳市农科院高级畜牧师、甘肃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徐振飞介绍说,公司正在大规模进行制种,目前存栏有2000只种公羊,今年打算完成3000只种公羊投放,进一步提高湖羊产羔能力。
循科学之光,开拓教育“星”未来
科学魅力与青春志趣可以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纸箱、小灯泡、剪刀、电线,小风扇,看到这些,你最想做的是什么?”环县四中的一节通用技术课上,老师展示的小物品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争先恐后地尝试起来。这是环县四中通用技术课堂上的常见场景。
“通用技术课主要纳入了一些新元素,像航空航天模型、航海模型、车辆模型、建筑模型等,主要以废旧物品进行加工改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挥创意,体验科技魅力,从而使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成为科技人才的后备力量。”环县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协会会长、环县四中通用技术教师、科技辅导员王志富告诉记者。
近年来,环县四中以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设了创新创意发明、动植物标本制作、雕刻、航空航天模型,航海模型、建筑模型、车辆模型、3D打印、电子制作、人工智能编程等科技创新项目,编写了小学1-6年级48节科技创新实践案例课程,定期组织环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各学校举办校园科技节活动,更大程度上推广普及科技创新教育。
据了解,自2016年至今,环县四中参加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大赛、航模、海模等大赛中,获单项奖70多项、团体奖20多项、综合团体奖11项、优秀组织奖6次。2015年被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授牌“未来科学家示范基地学校”。2017年3月获得了科技部下属机构“宋庆龄基金会”授牌的“宋庆龄青少年发明基地示范学校”荣誉称号。王志富老师的5项发明,先后获得国家专利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如今,在环县四中,一株株正值青春的苗芽正浸润在科技创新的雨露中,积蓄养分,慢慢成长为科技创新生力军。
牵科技之手,奏响农业“兴”序曲
如果说“藏粮于地”是丰收的根本保障,那“藏粮于技”则是丰收的决胜法宝。环县是如何将农业与科技牵手,促使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的呢?
走进位于环县木钵镇曹旗村科技试验田,成片的玉米苗青翠蓊郁、生机盎然,与空气中的薄雾拼凑成别样的雨后风景。这里繁育的新品种玉米是环县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环县结合产业实际,把选育培养环县当家品种、研究集成地方丰产技术作为当前农业技术推广的关键措施,在面对面讲、手把手教,把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理念带给农民的同时,抓点试验、抓片示范、抓面推广。2023年共建设百亩农业试验基地4个,引进试种牧草、小麦、杂粮、豆类、玉米等品种94个,开展综合技术试验27项,建成玉米大豆带状种植、大豆单产提升、玉米高质高效等千亩示范点10个,示范面积3万亩,为环县农业创新发展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在采访中,被问到如何实现玉米产量提升,不论是技术员,还是种植户,都围绕着一个关键词——品种。
“环县重点依托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利用‘科研+基地’模式,筛选出了适合环县种植的玉米、马铃薯、大豆等新品种,有效提高了环县农业产业的发展。”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范荣表示,近几年,农业科研基地培育的大豆、玉米等新品种,通过进行示范实验,筛选出了很多高产优质、抗旱性较好的品种,其中玉米品种6个、大豆品种3个。
增收“靠技术”,环县人笃定“科技农业”才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利器,是粮食高产的“丰收密码”。
“自实施强科技行动以来,环县立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科技力量支撑农业方面‘羊+’产业的耦合聚变,形成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工业提质改造,推动新能源产业的链条延伸,支持中医药产业传承保护和社会事业的兴盛发展。同时,着力加强与国内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推动产、学、研、用的融合发展,把科普教育和宣传作为提高全民科技意识的主要举措。”环县科学技术局局长徐玉杰表示,2024年计划认证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星创天地2个、科普基地1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星创天地2个,科普基地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