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镇原县依托“甘肃省人社综合服务平台”,着力以“大就业”信息系统推广应用为契机,对全县城镇公益性岗位定期开展自查整治,逐人筛查公岗人员身份信息,强化监管责任,公岗管理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镇原县依托“甘肃省人社综合服务平台”,着力以“大就业”信息系统推广应用为契机,对全县城镇公益性岗位定期开展自查整治,逐人筛查公岗人员身份信息,强化监管责任,公岗管理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搭强骨干,培训输血,提升基层就业骨干专业化素养。按照省人社厅《甘肃省“大就业”信息系统推广应用情况的通报》要求,镇原县人社局及时召开会议进行研判,重点分析“大就业”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领域分条块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弱项,推进整改工作。针对业务经办人员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操作系统不专业不熟练、政策知晓率低等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大就业”信息系统操作使用技能培训,主要涉及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失业登记、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申领等就业服务,培训范围包括“大就业”系统“高校毕业生、就失业和创业、劳务工作、人才服务、职业介绍、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职建服务”等模块,通过日常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就业骨干的专业化水平,提升实际应用的专业能力。
二是健全系统,掌握数据,推动公益性岗位人员规范化管理。镇原县公益性岗位人员人数众多,管理难度较大,部分公岗人员信息录入不完善不精准,期满人员系统信息更新退出不及时,报表数据与大就业系统生成数据存在误差。针对这类问题,镇原县人社局迅速开展城镇公益性岗位排查整治工作,与民政、市场监管、社保、医保等行业部门加强数据信息比对,坚决杜绝个体工商户、企业法人、在校生、财政供养人员、参加企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人员享受公益性岗位待遇。通过多轮排查整治、自查自纠,及时将应退未退人员剔除,将应录未录人员全部录入“大就业”系统。同时对新安置人员即招即录,实现公益性岗位人员由线下自行管理到线上一体化管理新模式。
三是优化结构,科学设岗,促进公益性岗位开发标准化运行。借助“大就业”信息系统平台,镇原县人社局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动态信息库,准确掌握就业困难人员底数。严格遵循公益性岗位“托底线、救急难、临时性”属性,全盘把握社会需求和就业补助资金现状,按照“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管理机制,科学控制公益性岗位开发规模。通过优化结构、科学设岗、自查自纠、规范管理,使就业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更加科学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