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宁县立足发展县域经济、推进乡村振兴、优化产业布局、回应群众意愿、发展“回归经济”等方面的需要,大力建办乡村就业工厂,着力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坚持把建办乡村就业工厂作为脱贫之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围绕“建起来、立得住、运营好、效益稳”这个目标,突出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加强统筹谋划,积极鼓励引导,全面推进乡村就业工厂建设。目前,全县共建成各类乡村就业工厂(圆梦)53个,产品涵盖电子零部件、体育器材、环卫产品、特色食品、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日化用品、服装、雨伞等30多个种类。
2024年,宁县立足发展县域经济、推进乡村振兴、优化产业布局、回应群众意愿、发展“回归经济”等方面的需要,大力建办乡村就业工厂,着力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坚持把建办乡村就业工厂作为脱贫之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围绕“建起来、立得住、运营好、效益稳”这个目标,突出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加强统筹谋划,积极鼓励引导,全面推进乡村就业工厂建设。目前,全县共建成各类乡村就业工厂(圆梦)53个,产品涵盖电子零部件、体育器材、环卫产品、特色食品、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日化用品、服装、雨伞等30多个种类。
紧扣区位优势精准布局。县委、县政府坚持在自然条件较好和交通条件相对便利的南区、县城以制造类项目为主,在人口密集、劳动力富裕的西区乡镇以初加工、深加工类项目为主,在农产品、中药材种植面积较大的东区和中片乡镇以农业全产业链项目为主,创办了以甘肃谷和春农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类乡村就业工厂19个,以恒瑞康生物科技为代表的第二产业类乡村就业工厂23个,其他产业11个,形成了各有侧重的良性发展格局。
健全奖补政策解难纾困。坚持把健全政策体系作为促进乡村就业工厂发展的有力举措,统筹解决乡村就业工厂在企业规范管理、人力资源调度、融资担保贷款和产值纳统、减税降费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整合并多渠道推送各职能部门的优惠政策,制定印发行业部门企业项目清单、办事指南和政策清单,提高企业办事效率(比如,甘肃玉洁雅丝日用化工公司,仅4天时间办完所有手续,从洽谈到开工仅用1个月时间),以“店小二”姿态提供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全天候服务。梯次设定乡村就业工厂奖补标准,差异化落实奖补政策,分类扶持乡村就业工厂发展。对达标的就业工厂,吸纳稳定就业人员达到20人以上,其中带动脱贫劳动力、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残疾人和就业困难人员达到10人以上的,分梯次一次性奖补10至30万元。对乡村就业工厂每年度吸纳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且足额发放工资的,按3000元/人标准给予吸纳就业奖补。
优化结构提升经济实力。县委、县政府抢抓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有利时机,承接密集劳动加工的中间链条,突出原材料和产品销售“两头在外”,建办乡村就业工厂,有效解决了乡村就业和民生问题,促进了人员回归、人才回引、资金回流、企业回迁,就地吸收了农村劳动力,使其转变为产业工人或亦工亦农的兼业型工人,让群众实现了就业、增收、顾家“三不误”。至今,县域内乡村就业工厂共吸纳3310人(脱贫劳动力1300人)实现稳定就业,产值突破7亿元,带动增收1.18亿元,人均增收3万元,现税收1200多万元,增加了县域经济总量和实力。
突出双层监管保障运行。县委、县政府加强行业部门和乡镇对乡村就业工厂的日常运行监督管理,做到监管有力,促进规范运营。将乡村就业工厂工作纳入实绩考核办法,分解到乡镇部门,压实责任,奖优罚劣。靠实行业部门指导责任和乡镇属地管理责任,乡镇建立健全乡村就业工厂基础台账,全面准确记录建设主体、建设资金、经营主体、运行状况、就业人数、带贫人数、公共就业服务、享受扶持政策等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清、人员清、政策清。
坚持延链补链提质增效。积极推动乡村就业工厂小升高、高转规、规变强,对小规模的加强政策扶持和精心指导,帮助拓展发展理念、扩大经营规模;对具有一定规模的按照规上企业标准,由发改、工信、商务等部门及时跟进,帮助解难题、破瓶颈,助推发展壮大;对达到规上企业标准的持续督促引导,向全市乃至全省行业领域龙头企业方向发展,构建形成分层次、分产业、分领域整体提升的多元发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