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条长街,六块片区环州故城总有着说不完的故事青砖黛瓦,市井长巷寄予着人们丝丝缕缕的乡愁还有偏安一隅的古树托举着悠悠岁月“城开瑞象三千景,福及苍生百万家”讲述着故城的历史传奇
一条长街,六块片区环州故城总有着说不完的故事青砖黛瓦,市井长巷寄予着人们丝丝缕缕的乡愁还有偏安一隅的古树托举着悠悠岁月“城开瑞象三千景,福及苍生百万家”讲述着故城的历史传奇
古城似一幅蘸满古韵的历史画卷以光阴为墨,执清风为笔诠释着古韵新妍道不尽故城的慢生活置身其中,恍惚间便仿佛穿越了时空
飞檐翘角,古韵悠然,伫立在环县的环州故城,蕴藏着古老且独特的建筑美学。
古城的建筑,深藏不露、含蓄内敛,氤氲着绵长的古风古韵,承载着城市悠久的文脉。
漫步在环州里,随处可见匠心独运的建筑艺术品。雕梁画栋的屋檐、结构精巧的斗拱、雕刻精美的照壁、古色古香的门窗,或精致、或威严、或恬静、或古朴。青砖黛瓦间,庭院深深里,镌刻着文明的轨迹,贮存着历史的光影。
一座城因历史而厚重,因文化而深沉。古老岁月的驻足,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一段段或欣喜或扼腕的故事。故城内巍然耸立的宋代砖塔,为八角五层楼阁式,造型美观,秀丽奇巧,既是一尊艺术精品,也是陇东地区唯一一座有纪年的北宋中期佛塔,不仅为当时的佛塔断代提供了标尺,而且也是宋代灵州道佛教传播之见证
古代的环州是军事重地。庆历年间的一个深秋,西北风吹动战旗猎猎作响,风中传来西夏战马的嘶嘶啼鸣。五十多岁的范仲淹在种世衡的陪同下,视察环州一带的战略防御系统,傍晚时分回到了环州城。他看着徐徐落日和南归的雁阵,听着风中飘忽不定的羌笛声,慨然长叹,叹不立即破敌,叹不能功成返乡,便烫了一壶环州黄酒,喝了一杯,写下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故城在历史沉淀,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
华灯初放,环州故城的夜生活开始了,穿越时空,听鸣锣开道,看宋兵森严护卫,范公坦然出巡。宋人今人,今人宋人,游人如织,或叫卖者,或算命者,或闲耍者,“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从时间长河中凝炼出的底气和气质,是一座城市源远流长的文明史诗。故城里非遗之花遍地开放,琳琅满目的历史典故、异彩纷呈的民间文学、世代相传的匠心匠艺,熏染着人们的日常,凝聚着超越时间的心动,弥漫着令无数人为之倾心的人文魅力。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古老的道情皮影非遗焕发着青春,皮影戏点亮了人们的生活。艺术家们挑杆表演,坐唱念白,粗犷高亢,独具风格。鼓乐飞扬,上下翻腾的一个个“皮影”,动作或丰富激烈,或轻柔舒缓,不时博得观众的掌声。
一街一巷融古韵,一食一味予乡情。环州故城存放着许多的回忆,有着很多令人回味的风景和美食,或是辛辣或是甜蜜,既有老字号的醇厚味道,也有“地摊儿经济”下的新鲜味道,唯一不变的是那淳朴的人和熟悉的味道。
“暮引黄河一瓢水,朝烹环县三千羊。”这是“神州第一大锅”,直径3.3米的烹羊大锅,一天能够煮66只环县黑山羊,环县人大锅煮肉,大块吃肉,尽显黄土高原边塞风情,尽显陇东人的豪情壮志。
品尝环州将军黄酒的味道,以当地盛产的粘糜子为主料,采集八珠纯天然泉水,由民间非遗传承人古法精酿,风味独特,醇香浓郁,淡雅爽口,营养丰富。大碗喝酒,是环州人的豪情满怀,跨越千年,是环州人的英雄本色。
岁月的丹青肆意泼洒晕染勾勒出一座城市淡雅的风韵环州故城携着故事停留在这里来日方长,故城依旧流光婉转,韶华几许和着慢生活里的繁华与安逸闲观万事岁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