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正宁县文化馆坚持把非遗传承保护与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紧密结合,立足“选、育、扶、强”四字方针,加快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引导广大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创新创业,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近年来,正宁县文化馆坚持把非遗传承保护与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紧密结合,立足“选、育、扶、强”四字方针,加快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引导广大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创新创业,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深挖细掘·精心“选”一批
围绕“非遗项目+传承人”模式,分别对全县列入省、市、县三级非遗名录的167个项目和248名传承人进行了精挑细选,优先筛选出正宁老豆腐、正宁花灯、王录拉板糖、正宁香包绣制等5个特色鲜明、传承氛围浓厚、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和彭文博、王乔红、由当风、王春宵等21个传承人,积极走访民间艺人、乡村工匠、文史专家100多人次,论证储备正宁面塑、泥塑、柳编、淤面等项目及工匠11个36人。
真培实训·精心“育”一批
积极在传承人培育上作文章,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实践中练”多种方式,让乡村工匠“再学一步,学深一步”,以重点培育对象为骨干,大力开展进社区、进校园活动,累计组织开展宣传培训20场次1000人(次);同时,依托“乡村工匠”培训项目,着力培育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能工巧匠,充分动员和吸纳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邀请全国花灯之乡四川自贡市胡氏花灯技艺传承人万玲、陕西袁家村卢氏豆腐制作技艺传承人卢志强、王录拉板糖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新红等,举办正宁花灯、老豆腐、拉板糖等乡村工匠专题培训6期140多人,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资源倾斜精心“扶”一批
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衔接项目资金,将资金资源着力向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倾斜,先后向省文旅厅申报子午岭红色故事、核桃峪柳编等省级非遗项目4个,申报新建正宁老豆腐非遗工坊1座,为传习所投资传承音响设备、桌椅板凳8套件,拍摄制作各类专题和宣传视频7部、流动宣传展板12面,组织乡村工匠进行馆际技能交流2场次,推荐25件非遗代表性作品参加庆阳市第四届“金针花”大赛并获银花奖2个、铜花奖2个、优秀奖3个。
建坊立所·精心“强”一批
本着“节俭实用、功能完善、便民为民”的原则,帮助新建西坡五畔陇阑玉珊花灯产业公司1个,注册“甜在心”拉板糖品牌一个,扶持帮建企业1所,示范带动龙头工坊3所,庭院经济小作坊6所,传习所5处。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点面结合,公司、工坊、小作坊、散户共吸纳季节性富余劳动力300余名,不断增强乡村工匠的影响力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