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环县立足全县农业发展实际,按照示范区建设要求,依托传统羊业大县资源优势,以草羊产业为主导,以“五化”建设为核心,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全力推动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
近年来,环县立足全县农业发展实际,按照示范区建设要求,依托传统羊业大县资源优势,以草羊产业为主导,以“五化”建设为核心,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全力推动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
一是推动农业设施化。统筹实施水、电、路、网等基础项目,加快提升农业设施水平。实施高标准农田64.8万亩(2023年20.6万亩),全县高标准农田面积累计达到120.98万亩;结合产业路实施,新修村组通硬化路494公里,乡村道路通畅率达到100%;实施甜水堡调蓄水库、第三净水厂、行政村管道延伸供水工程等一批水利项目,全县扬黄供水总调蓄能力达到254万立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9.32%、入户率达到55.16%,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率达到100%;建成4G、5G基站316个,累计达到3412个,村民小组4G信号覆盖率达到97.4%,宽带覆盖率达到64.9%;改造农电线路541公里,建成公共充换电站17座、充电桩220个。同时,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累计改造农村户厕2.95万户,覆盖率达到51.08%。
二是推动农业园区化。坚持“整县一园”发展羊产业,成功创建省级肉羊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步抢抓国家“互联网+”战略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政策和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机遇,依托肉羊、小杂粮产业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以“一园五中心四化一基地”(一园:电商产业园;五中心:小杂粮加工中心、网货供应中心、溯源监测中心、冷链物流中心、“环乡人”品牌运营中心;四化: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电商化;一基地:电商直播基地)为内容的“1541”工程,探索形成了合作社统一订单、企业统一加工、“环乡人”统一品牌、网货中心统一包装、溯源体系统一监管、物流体系统一配送的“六统一”电商发展模式,并在全国、全省推广。

三是推动农业融合化。建成国家4A级景区“环州故城—中国羊肉养生城”,着眼打造成西北羊肉销售集散点和羊肉美食品鉴地,创新推出“陇原烹羊第一锅”“环县羊肉十八吃”等活动,利用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点节假日,积极举办“人羊赛跑”“山羊表演”等文化娱乐活动、开展羊肉美食品鉴活动、中国首届羊肉美食大赛、羊肉产品交易大会和西北民歌大赛等各类大型活动30多场次,累计接待游客2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亿元,环州故城被评为全省100个美好旅游目的地之一,小南沟杨胡套子草原、毛井大红马草原成为县内外知名旅游休闲地,农文旅融合发展加速推进。
四是推动农业绿色化。大力推广“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推动农业绿色循环发展。引进玉米、小麦、杂粮等作物新品种180个,组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队123个,通过深松深翻、增施农家肥、种植绿肥、“一喷三防”等措施,实现了增肥稳产、增墒固土,全县主粮面积稳定在195万亩以上。引进龙头企业,建设智慧方舱食用菌工厂,全县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500万棒。示范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秸秆青贮、菌业原料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全县农作物秸秆转化利用率、畜禽粪污转化利用率和食用菌袋料转化利用率分别达到86%、81%和90%以上,化肥农药利用率、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和尾菜处理利用率分别达到41.5%、85%和53%以上,农作物绿色防控率和病虫害统防统治率分别达到45%和44%以上。
五是推动农业数字化。实施“数商兴农”“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按照“两中心一站点”(县级中心+乡镇中心+村级站点)目标,加快推进环县快递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建设、县域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等重点项目5个,整合全县20个乡镇电商服务站点、164个行政村电商服务站点和多家快递公司,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进一步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充分发挥“臻品环县”、多多买菜、美团等电商优势,着力打造羊肉、小杂粮、苹果等电商直播平台,开展直播带货40余次、销售额达1200万元以上。同步调试完成甜水镇鲁掌村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和环城镇周塬村应用闪讯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实现了重点区域田间病虫害实时监测。
下一步,环县将围绕示范区建设任务,着力争支持、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推进优势产业集聚,延伸乡村产业链条,探索循环县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