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正宁县统战系统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职尽责、主动作为,充分发挥统战成员专业优势、民营企业平台优势、民族乡村资源优势,全力为乡村振兴凝聚统战智慧力量。
今年以来,正宁县统战系统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职尽责、主动作为,充分发挥统战成员专业优势、民营企业平台优势、民族乡村资源优势,全力为乡村振兴凝聚统战智慧力量。
一、发挥民营企业平台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平台优势和带动作用,广泛动员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正宁行动和社会公益事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持续深化“百企调研纾困”行动,走访民营企业59户,组织填写各类调查问卷380多份,召开民企座谈会3次,开展法律服务进民企集中宣讲5场(次)、提供免费咨询21次,形成调研报告1篇,协调解决融资、基础设施等方面问题16个,推动民营企业稳定发展,切实发挥企业创造就业岗位、拓宽群众致富增收渠道的优势作用。充分发挥西安市正宁商会和异地甘肃商会、异地庆阳商会等商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民营经济人士参加互访互鉴、“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恳谈会、公祭黄帝等活动4场(次),开展招商引资2次,邀请知名教授学者为“正宁大讲堂”授课1次,从专业视角找问题、提建议,为乡村振兴储备了更多人脉资源。积极协调北辰区,争取医疗设备4套和维护保养费用价值942万元、助学金2.1万元、村企结对帮扶资金40万元、防返贫资金5万元,助力全县教育、卫生事业和乡村振兴。
二、发挥民族乡村资源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推进民族乡村发展的主引擎,近三年以来,先后争取省级民族乡发展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资金、市级推进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民族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资金530万元,实施西渠村家庭农场肉牛分散养殖标准化牛棚示范点建设、龙咀子、西渠村和南邑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民族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龙咀子村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展馆建设、南邑村红色革命文化布展等项目,民族乡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通过招商引资,以龙咀子乡村振兴示范点为抓手,改造民族风情农家小院4户,新建特色窑洞式旅游民宿6处,打造集“吃、住、游、玩、赏”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休闲基地(甘木沟田园综合体),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融合发展,助推民族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发挥统一战线人才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注重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统战成员围绕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开展专题调研、民主监督5次,征集意见建议27条,形成调研报告4篇。组织民主党派成员开展“创新理念谋发展 携手共建提质量”送教下乡活动2次、义诊支教活动4次。建立群众文化活动、爱心妈妈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2个,开展迎新春社火展演、端午节民俗文化表演、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救助关爱等活动16场(次),资助孤儿23人,救助孤寡老人89人。全力打造三嘉乡东庄村新乡贤文化园、榆林子镇中巷村乡贤议事室、宫河镇新乡贤联谊活动中心、永正镇纪村新乡贤说事室、五顷塬南邑村新乡贤工作室等阵地7处,动员汇集新乡贤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移风易俗和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发展生猪养殖户665户,协商建成村级公墓地18处,搬迁坟墓169座。动员民营企业家为家庭困难学生捐资助学11.65万元。打造“同心正宁·村村播”示范基地4个,动员网络人士参加香包义卖、苹果销售等活动,举办《短视频创作与传播》、“同心正宁·村村播”青年网络主播沙龙、“新农人行动”专题培训等4场次,提升“新农人”带动农民增收、农村致富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