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旗下,忆社区变迁史

摘要:站在辛丑年的岁首,我在感叹新年伊始,时光如梭!此刻的我,望着窗外路灯上火红的中国结,又一次思绪飘了好远,好远……

站在辛丑年的岁首,我在感叹新年伊始,时光如梭!此刻的我,望着窗外路灯上火红的中国结,又一次思绪飘了好远,好远……

不知不觉我已“沐浴”在党旗的光辉下四年有余,不禁想起了自己入党时所在的社区党支部。其实,想起我工作过的地方,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还要源于有一天,收到了老同事发来的一张图片,图片上是我年迈的老父亲,父亲坐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动室在和他的棋友们下棋。我当时很意外,因为在我的意识里认为父亲退休后还没有融入社会化养老的圈子,不爱参加社区活动,甚至,整天闷在家里看电视、看书、看手机,偶尔出门溜溜弯儿。下班后,我就给父亲去了电话,父亲却说:“现在社区好的很,有图书室、有康养中心、有阳光客厅……活动的人很多,我每天都在社区下棋,还参加各种活动……对了,你以前那个同事在咱家门口社区工作,今天还跟我打招呼了……”父亲貌似是神采飞扬的跟我介绍了很多他在社区参加活动的趣事,似乎忘记了我也是这社区建设“大军”中的一员。挂了电话,我却久久没有回过神……

我想起了我们西峰城市社区的变迁,想起来我刚参加工作分配到的那个社区,想起了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党员这一层身份,只是一个刚刚加入基层工作的普通干部,工作中也没有过多的思考,可以说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已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基层党务工作者。都说干啥就关注啥,我现在虽然在街道办事处工作,但对社区依然十分熟悉,每天的工作也与社区“唇齿相依”。不知不觉参加工作已经整整7年了余,7年前的西峰社区是什么样子?

我记得,那是一个二层的砖混结构的小楼,半封闭的那种,有楼梯,有楼道,有铁护栏。那时候,我们社区只有四间办公室,便民服务中心只有一个台子,两张椅子,接待居民办事全靠纸和笔,十几个工作人员只有三四台电脑和一台打印机,谁有紧急业务谁先用,我们几个年轻干部为了打印材料方便,还专门申请了个名为“用生命打印”的QQ号码,想来也是有趣。

那时候,社区也没有固定的会议室和党建活动阵地。我坐的那个办公室,用六张桌子拼在一起,平时办公,会时就是会议桌,这样的条件,开展的都是一些管理型的日常事务,服务职能还没有发挥出来,服务群众的意识还没有树立起来。

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社区也在一步步的变迁……发展……变迁……2015年,西峰区对城区所有的社区进行了统一提质改造,设置了一室两厅三中心。至此,西峰的社区才真正“get”了为民服务功能,各种功能室和活动室应用而生。2020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设立,更是实现了“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效能最大化”,党群服务中心的“一站式受理,后台集中办理”,服务群众的“六小工作法”深入人心。今天,广大居民群众、国有企业社会化养老人员等群体,都走进了社区,融入了社会化的“朋友圈”。

社会事业的发展看民生,城市的民生看服务。社区服务的变化,就体现在我们每个人身边那些细微末节的生活琐事。我有个朋友多年不联系,某一天突然发微信问我:“你们合水东路社区的‘四点半课堂’这学期还有吗?”我说有啊,怎么会没有!她很是高兴,因为那样她的孩子就可以没有顾虑的在小区里的幼儿园上学了,如果没有“四点半课堂”的话,她将每天纠结谁来接孩子放学的问题,据说以前夫妻俩为了接孩子没少闹矛盾。可见,社区服务的重要性,当社区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千家万户,解决了多少问题!疫情防控有社区、志愿服务有社区、化解矛盾有社区、物业管理有社区……

这一切,都源于我们“沐浴”在鲜红的党旗下!愿党旗永远高高飘扬,愿我们西峰的社区越建越好!人民越来越幸福!

编辑/赵俊阳
未标明由印象庆阳网(www.yinxiangqingyang.com)原创的文章,均为公益转载或由网民自行上传发布。网站所有文章均不代表我站任何观点,请大家自行判断阅读。文章内容包括图片、音视频等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站删除。感谢理解,致敬原创!站务邮箱:931548454@qq.com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