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煽动人心的《后浪》对中年人的触动更大,朋友圈里转发的也是清一色的80后、70后为主的中年人;而真正的代表B站用户群为主的95后、00后,甚至置若罔闻。
早上一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趁着女儿还睡着,赶紧刷一下朋友圈,不然作为中年老阿姨接下去可能就要与“时代”脱轨了——完全没有时间看手机。
不得了,朋友圈都都被一段演讲刷屏了,就连原本已经淡出朋友圈的那些中年朋友们也一个个跳出来,转了这段催人泪下的视频。
五四青年节前夕,哔哩哔哩弹幕网献给新一代的青年宣言片《后浪》在央视一套播出,并登陆《新闻联播》前的黄金时段。央视的版本是2分钟浓缩版,而B站的原版是4分钟。国家一级演员何冰登台演讲,站在上一代人的视角,来向下一代人说说心里话,为当今年轻人发声,为青年风采点赞。
鸡汤味十足的文案,确实不失为一段非常优秀的震撼人心的演讲。尤其是老戏骨何冰的阐述,无论从眼神的坚定,到动作的细节,再到专业的铿锵有声,曾有那么一瞬间,让我这个80后老阿姨扯过几张“心相印”,擦了擦眼泪和鼻涕。
何老师在「我看着你们,满怀敬意」这句台词时,用手势致意
何老师在说「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与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时的坚定
甚至有那些引起共鸣对“后浪们”的寄语,金句频出,相信在今后也会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比如:
1、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2、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着你们,像我一样,满怀羡慕。3、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与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4、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5、不用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这一代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6、你们正在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7、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年轻的身体,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
除了何冰老师全程脱稿的专业演绎,写这个文案的团队也是相当了不起,据说是上海胜加马晓波带领的团队,代表作是《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快手《可爱中国》等。B站这个演讲,也是非常用心地放在五四青年这个节点上,显得具有仪式感和时代的交接感。
但是,似乎大家都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煽动人心的《后浪》对中年人的触动更大,朋友圈里转发的也是清一色的80后、70后为主的中年人;而真正的代表B站用户群为主的95后、00后,甚至置若罔闻。
正如在评论区看到一个网友的评论:“这个片子拍的确实好,但是感觉就是在迎合我们年轻人,看完之后感觉很空洞,上一代人真的是这么看得起我们吗?”
也有一个高赞评论,说得是:“朋友圈里转发这条演讲得都是中年人,真正得年轻人在忙着野餐”。
还有网友直言:“作为00后,这波寄语似乎有点鸡血似的伪善。”
另外有95后的网友调侃说,“话说我们也不需要上一代人的善意和肯定,只求上一代人别拼命把房价炒高就心满意足了。”
中年人对现在的年轻人,满怀羡慕是真
然而,真正的青年人,对这个片子很多都是不怎么买账,但我们中年人真的觉得很煽情,结合了主流元素和时代元素向青年人致礼。其实,为什么中年人看了会潸然泪下,无非是觉得这些话是说给我们自己听了,只是晚来了那么久,所谓的理解和认同早就被现实的残酷磨去了棱角。
“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很多人在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不惑于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这些话,其实也描绘出了上一代“前浪们”经历的那种困惑和痛苦:我们按照既定模式既定路线遵循父辈们的旨意,连对自己爱好的疑惑都没有。在童年我们就失去了探索的好奇心,在学生时代走着高考的独木桥,而在成年后更多的被要求选择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循规蹈矩地生活。
所以,我们这些已经被岁月妥协的“前浪”,看到这个片子比年轻人更感同身受——为我们曾经的不被理解和认同而热泪盈眶。
80后的回忆
曾经觉得中年很遥远,对于小说和电视中描述的中年人也表示不置可否。初识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到自己也成了彻彻底底的中年人,才知道这世上有太多的“不可抗力”。
讪笑、讨好、怂、俗,现在全出现在了自己脸上,为了孩子、为了工作、为了就医……有时候必须低下头做人,哪来的什么傲娇,哪来的诗和远方?正如李月亮说的:生活这把杀猪刀,最先杀的就是人身上的锐气、傲气、不服气,然后再给你抹上泥土味的庸俗气。
鲁迅先生曾对“青年”一词有这样的定义: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
对啊,虽然“后浪”们要前进,“前浪”们会被簇拥到沙滩上“凉凉”,但很多时候我们在同一条时代的潮流中有所交集。
王小波说:人这辈子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中年也可以意味着改变。连曾经说出“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等无数豪言壮语的老罗也尝试直播,被风吹走不如站在风口。“不要难过,我还年轻,充满无限...好吧,也没那么无限啦,反正还有很多很多可能性。”折腾不止,身处这个时代,只要敢于出发,什么年纪都不晚。
很庆幸,人到中年的我们还能拥有被打动的勇气和直面生活的胆气,未来,也许尖锐,可能包容,未来,也许艰难,可能复杂,但作为中年人也要保持“一颗青年心”,哪怕在受生活缓慢受锤的过程中,也不能放弃每一次微乎其微的机会,说不定里面就有着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最后要说的是,热爱生活,我们中年人也不会示弱。
来源:中年女同学自救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