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西峰区彭原镇五郎铺村村民杨旺春就开始加工饲料,喂鸡,张罗早饭,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料理完这些家务事,他又拿起手机上网学习养鸡技术了。
印象庆阳网讯 清晨,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西峰区彭原镇五郎铺村村民杨旺春就开始加工饲料,喂鸡,张罗早饭,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料理完这些家务事,他又拿起手机上网学习养鸡技术了。
当司机、种树、养羊……36岁的杨旺春毕业后就开始打工创业路,四处漂泊。“到过年回来时,其实收入好点儿的也就3万元左右,有时工资还被拖欠。”回忆起早年的闯荡时光,杨旺春感慨万千。
2012年,杨旺春回到家乡,依旧是家徒四壁。他们家依旧是贫困村里的贫困户。
没有生产资金,没有一技之长的杨旺春在多方考虑之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创业!他多方筹资,修建羊棚,购进150只绵羊,并流转土地栽植15亩苗木,成立庆阳沁隆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但创业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羊价市场不稳,苗木短期内没有收益。一天,杨旺春从电视上看到林下养鸡致富的故事,养鸡的念头油然而生。他把15亩苗木地圈起来给鸡当活动场所,将羊棚稍加修整便成了鸡舍。
杨旺春在整理鸡舍
杨旺春的养鸡场
一切准备就绪,资金问题却一直在杨旺春的脑海里反复打转。就在他苦于缺少资金的时候,国家出台了“精准扶贫”五万元无息贷款政策,这下子,他决定甩开脖子“拔穷根”。说干就干,于是他把五万元全部投了进去,在广西购买了鸡苗进行养殖。通过手机上网自学养殖技术,摸索经验,一门心思钻进了养鸡场里,并通过朋友介绍,添加了老王头养鸡公益技术交流群和老兵禽业养殖服务群向同行请教疾病防疫,肥料等知识,杨旺春在不断摸索中,积累了大量的养鸡经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6月初,杨旺春第一次将鸡装笼,驾驶三轮电动车到西峰区天禾瓜果蔬菜市场将2000多只鸡全部销售,一次性就收入了5万多元。这是杨旺春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现在生活有奔头,有目标了,自己创业,有信心把生活过得更好。”
11月初,杨旺春通过西北鸡祥达活禽养殖交易群把300多只鸡销售给了马岭的客商,收入1.8万元;11月20日,杨旺春刚刚把100多只鸡销往了陕北,收入了8000余元。杨旺春掰着手指算了笔帐:“等到年底,2000多只鸡全部出栏,还能收入10万余元。”提起以后的愿望,杨旺春打算继续扩大规模,通过养殖奔上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