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陇原平安画卷 ——我省纵深推进主动创安主动创稳筑牢高质量发展安全基石

摘要:7月26日,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在兰州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甘肃的决定》,对我省纵深推进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甘肃作出新部署,动员全省上下躬身实干、奋勇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兰州市公安局七里河分局阿干镇派出所民辅警深入石佛沟景区,开展防火、反诈宣讲及游客服务。(通讯员杨钊)

居民在兰州新区综治中心咨询办理业务。(记者冯乐凯)

阿克塞县公安交警深入运输企业排查隐患,强化安全监管,筑牢交通安全防线。(通讯员马璐)

古浪县公安局民辅警深入古丰油菜花基地开展旅游警务工作。(通讯员冯兴鹏)

兰州市公安局民警走进秦安路小学开展安全宣传进校园活动。(通讯员张军扬)

7月26日,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在兰州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甘肃的决定》,对我省纵深推进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甘肃作出新部署,动员全省上下躬身实干、奋勇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今年以来,甘肃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主动创安主动创稳目标任务,认真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着力守牢底线、夯实基础、推进法治、服务大局,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扛牢政治责任,齐抓共管强化推动落实

平安是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愿望,稳定是高质量发展最基本的前提。

省委、省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安全稳定工作的决策部署,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将主动创安主动创稳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抓手,聚焦动态创安创稳、常态创安创稳、法治化创安创稳、刚柔并济创安创稳、群防群治创安创稳,持续推进理念转变、思路创新、机制变革、责任重构,全领域、全周期、全要素做好各项工作。2023年以来,连续3年召开主动创稳推进会,建立健全高效的工作机制和完备的制度体系,持续推动主动创安主动创稳任务、责任、措施有效落实,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提供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全省各级各方面牢固树立“越是稳增长,越要抓安全”的意识,切实扛牢“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把主动创安主动创稳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完善党委主责、政府主抓、政法主战、部门主建、基层主防的责任体系,从机制建设、力量配备、设施完善、经费保障、纪律作风、责任考核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常态化开展工作,推动主动创稳走深走实。

省委政法委认真履行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职责,健全落实“四个清单”“四个台账”“四项机制”,定期召开调度会,制发提示、警示、督办函,有效传导责任压力。

省住建厅立足“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强内涝防治,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聚焦燃气安全领域,全面完成2718公里燃气老旧管道更新改造和879公里“带病运行”燃气管道专项治理。

安全生产离不开风险防范。省应急管理系统纵深推进专项整治,深化矿山、工贸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印发多个安全生产方案指南,不断规范矿山、工贸等重点领域的执法行为,实现省市县应急管理部门与生产建设煤矿音视频互联互通,持续推动矿山、工贸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向智能化发展,切实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全省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兰州市坚持“平安靠平时、目标靠措施、共享靠共建”的工作思路,推动主动创稳从一地一域一业平安向全市全域全业平安转变,纵深推进党建引领“田字形”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推动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等组织联建、工作联动、要事联商、效果联评,切实筑牢维护稳定基层防线。

深化基层治理,多元共治筑牢平安根基

网格员一天“接单”、社区两天“组团”、综治中心两天“会诊”、乡镇两天“拍板”,让纠纷在七日内闭环……

张掖市,“四级七天”调解法将基层治理的“千条线”拧成责任闭环的“一股绳”,不仅让群众的烦心事在七天之内“翻篇”,也让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大道理”,变成了老百姓看得见的“实场景”,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我省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最大限度把各类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近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法委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切实担负起工作统筹、政策指导的责任,着力推动综治中心职能规范化、运行实体化、定位明晰化,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2024年4月,兰州新区4800多平方米的综治中心投入运行,全省实现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百分之百全覆盖。

以阵地建设为基础,以功能定位为导向,各县市区综治中心通过政法单位、调解组织、信访部门常态入驻,社会治理关联度高的单位部门动态轮驻,相关诉求涉及单位随叫随驻等方式,着力打造集“信访接待、多元调解、法律服务、心理疏导、速裁快审、司法确认、交办督办”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窗口,多位一体搭建起直面群众、解决诉求的“服务部”。

“有事,大家坐在一起好好说。”陇南市坚持服务保障群众、畅通诉求表达、排查化解矛盾“三条线”协同发力,常态化实效化品牌化推进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形成了金融纠纷调解室、热心大姐调解室、“妇联+综治”等矛盾纠纷调解品牌,有力推动多元共治,提高了为民服务质效。

现在,这一工作法已从当初的主要用于化解矛盾纠纷,发展成推动乡村治理的综合性平台,展现出乡村社会更和谐、乡风民风更文明、基层组织更有力、干群关系更融洽的新气象。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必须要有充沛的力量保障。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共为省、市、县、乡四级综治中心配备干部近5000人,推动各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常驻工作力量和调解员8600余人,轮驻随驻工作力量达1万余人,构建起上下贯通、纵向到底、层级明晰、运行规范的组织体系,激活了综治中心人才队伍“一池春水”。

今年以来,金昌市永昌县焦家庄镇全面推行“有事找书记,有事找警察”工作机制,通过将12名民(辅)警纳入村“两委”班子,实现“书记牵头、民警护航”的服务体系,驻村民警不仅参与村级事务决策,还专职负责治安防控、矛盾调解、法治宣传等工作,成为群众身边“穿警服的村干部”。全镇统一印制的便民联系卡,清晰标注村“两委”成员及民警联系方式,并覆盖1800余户常住居民,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人问、时时有人管”。

从田间地头到农家院落,焦家庄镇正以“书记带头干、民警跟着办”的务实作风,将“有事找书记,有事找警察”打造成群众的“办事指南”。焦家庄镇将持续用足用好用活这一工作机制,进一步压实基层治理主体责任,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推进各类矛盾风险及时发现预警、有效化解处置,筑牢主动创稳基层底板,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网格化服务管理是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的重要支撑。目前,全省配备专职网格员3.5万名、乡村创稳网格员1.47万名,推动网格员常态化入户走访、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收集社情民意、服务保障群众,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

“积压几年的‘老疙瘩’终于解开了,这下能安心过日子了!”7月2日,庆阳宁县九岘乡马洼村网格员李红娟化解了一场地界纠纷,涉事的两名农户由衷地说。

马洼村马洼组的两名农户,因祖宅旁一块新开荒地的边界划分问题发生争执。了解情况后,李红娟前往现场先将情绪激动的两人隔开,随后查阅土地确权档案,带着卷尺与图纸,依据调查结果和原始凭证一寸寸拉直边界线,并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促成双方互谅互让达成了解决方案。

服务保障群众、畅通诉求表达、排查化解矛盾……全省综治中心在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中不断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搭建群众报事说事和矛盾问题解决的直达直办载体,推出兰州“小兰帮办”、白银“码上反映·马上办理”、陇南“民事直说1234”等一批线上线下办事平台,保障群众诉求表达“不打烊”,做到直诉直办、即诉即办、限时办理。

推进法治建设,以主动创稳护航高质量发展

法治是主动创稳的基石,是长治久安的保障。

我省持续深化依法治省实践,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主动创稳。

公安执法规范化是法治建设的关键战场。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公安工作现代化中心任务,锚定“争创西部一流”目标,以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现代警务模式为牵引,持续在完善体系、补齐短板、提升能力、示范带动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公安执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通过点面结合、系统抓建,全面构建与现代警务模式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推进执法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奋力开创新时代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新局面。

全省各地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朝着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久久为功、接续发力。

法院不仅是纠纷的裁判者,也是法治政府的共建者。为服务法治政府建设,助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省法院持续深化府院联动、共商共治,召开甘肃省府院联席会议,就具体问题明确提出会商解决意见,与省检察院、省司法厅、省人社厅等部门建立交流会商机制,就相关议题进行会商解决。

队伍能力决定了法治建设的高度。我省将开展学习教育同“三抓三促”行动和“铸忠诚警魂”活动结合起来,强化制度执行,完善配套机制,确保纪律要求落地生根,为推进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政法干部履职担当,既要做到政治强,又要做到业务精。6月30日至7月1日,全省政法领导干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面履职勇于担当推进主动创稳全面提升专题研讨班在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举行。党课辅导、自学讨论、集体交流……省、市、县三级政法领导干部同堂培训、共同研讨。全体学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在思想碰撞中升华认识,在学思践悟中增长本领,凝聚起推进主动创稳全面提升的强大动能。

全省综治中心干部和专职网格员暨乡镇(街道)主动创稳指南视频培训班、全省信访工作法治化暨综治中心实战化现场推进会、政法大讲堂……通过健全教、学、练、战一体化教育培训机制,锻造新时代政法铁军,为主动创稳蓄势赋能。

同时,我省拧紧责任链条、压实主体责任,开展“述学、述评、述督”相结合述法新模式,健全完善法治建设与省管领导班子同步考核机制,将法治建设考核结果作为年度绩效考核重要依据,树立“抓法治就是抓发展”的鲜明导向。

我省政法机关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优势,融入和服务全省发展大局,以主动创稳之功助推高质量发展之效。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我省检察机关统筹推进严厉打击犯罪、强化法律监督、准确把握界限、依法综合履职等任务措施,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涉企案件,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强涉企案件刑事检察监督,依法惩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加强涉企案件民事检察监督、涉企案件行政检察监督、涉企公益诉讼监督,为各类经营主体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近年来,甘肃旅游持续火热。在临洮县洮河如意湾景区,临洮县太石派出所紧贴景区实际,设立“旅游警务室”,配备安保巡逻车和必需的警用装备,实施旅游警务“警随景动”模式,全力打造和谐平安景区。

为保障游客旅游出行游玩更顺心、更放心,省公安厅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牵引,抓住“全域旅游”发展和现代警务建设有利契机,秉持“民警就是导游,队伍就是路标,执法就是守护”的理念,着力打造“四个三”陇原旅游警务创新品牌,以“警力跟着客流走、服务围着需求转”,全力打造“警在景中、警随景动、警景相融”的陇原旅游警务新模式,以构筑全域平安防线彰显公安担当。

我省文旅的繁荣发展,同时建立在生态安全的基石上,绿水青山不仅是旅游的支撑,更是长久发展的保障。

全省法院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原则,坚决扛起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法治责任、审判责任。与省财政厅联合制发文件规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缴纳,推动实现赔偿资金的有效归集和作用发挥,填补制度空白;与省林草局、省科技厅、中国科学院等沟通协调,推动涉林案件在生态修复中引入林业碳汇赔偿机制;与10个省级法院建立协作机制,全面提升大熊猫国家公园及秦岭生态协同保护水平。

经过多年建设,“静水深流、防患未然”的创稳理念已深植于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主动创稳已经成为我省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的坚实保障,为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创造了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责任在肩,使命如磐。全省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担当实干、锐意进取,加力深化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甘肃,努力实现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记者吴东泽)

编辑/赵俊阳
未标明由印象庆阳网(www.yinxiangqingyang.com)原创的文章,均为公益转载或由网民自行上传发布。网站所有文章均不代表我站任何观点,请大家自行判断阅读。文章内容包括图片、音视频等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站删除。感谢理解,致敬原创!站务邮箱:931548454@qq.com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