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保粮、扩畜、提果、增菜、养菌、优药”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全市果业工作紧紧围绕庆阳苹果全产业链产值和品牌价值“双二百”亿元奋斗目标,以品种更新换优和老旧低效园改造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百万亩优质苹果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庆阳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全方位推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高效发展。重点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保粮、扩畜、提果、增菜、养菌、优药”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全市果业工作紧紧围绕庆阳苹果全产业链产值和品牌价值“双二百”亿元奋斗目标,以品种更新换优和老旧低效园改造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百万亩优质苹果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庆阳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全方位推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高效发展。重点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一是围绕产业提质增效,强化政策措施保障。以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统揽,以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为抓手,立足发展现状,紧盯短板弱项,突出产业比较效益和农民增收效益,强化政策、机制和科技保障,研究制定了《庆阳市百万亩优质苹果基地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5年)》《庆阳市苹果产业提质增效方案(2024—2025年)》《庆阳苹果品牌培育提升实施方案》《庆阳苹果品牌培育总体策划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了发展目标和抓促措施,加力推促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市财政每年安排有效衔接资金2.02亿元用于包括苹果产业在内的农业产业发展,在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宣传营销、防灾减灾等环节给予支持。设立1亿元农业产业发展资金,采取“即贷即贴”的方式,有效撬动社会资本,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有力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实施单品突围战略,建设瑞雪苹果基地。充分发挥全国优质苹果核心产区优势,奋力打造庆阳瑞雪苹果生产基地。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庆城苹果试验示范站和庆阳居立现代农业发展公司为依托,引进示范推广苹果新优特品种,建设本土化苹果组培脱毒苗木繁育基地和优良砧木采穗圃,实施瑞雪苹果单品突围战略,每年推广以瑞雪为主的新优品种6万亩,力争到2026年全市建成以瑞雪为主的新优品种高效生产示范基地20万亩。
三是突出老旧果园改造,提升苹果产业质效。针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栽植的乔化老龄果园、低效果园、残败果园和弃管果园,采取“挖、改、换”等措施进行高接换优、间伐改造和重茬建园,每年改造郁闭低效果园6万亩。积极发展山地果园。坚持“三品一标”规范化生产,普及推广庆阳苹果“八项”技术措施,力争到2030年建成百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全市苹果产量突破200万吨,苹果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元。
四是强化生产设施建设,构建防灾减灾体系。为了规避和减少我市苹果产业遭受“五年三冻”“年年雹灾”等自然灾害的危害,市县坚持把风险防范作为产业健康发展、助农增产增收的关键一环,围绕防范霜冻、冰雹等极端天气,加强动态监测,及时发布灾害预警。推广应用防雹网、防霜机等设施设备,以我市冰雹灾害易发片带为主,扶持果农、果企搭建果园防雹网3万多亩,鼓励苹果专业村、龙头企业、合作社安装大型防霜机135台,配备热风机60台、加热炉4040个、烟雾发生器1333组、自制防霜桶800个,每年落实苹果政策性保险20万亩、苹果“期货+保险”面积4万多亩,构建多元化防灾减灾体系。
五是聚焦延链补链增值,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任务要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每年招引1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8个以上,规范提升2家链主企业和6家骨干企业,新建一批自动化水洗光选分拣线,带动发展果箱、果筐、果袋、发泡网等包装产品加工厂,培育2-3家以果脆、果醋、果酒、果粉为代表的苹果精深加工企业。到2026年,全市苹果日处理能力达到2000吨以上,苹果精深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
六是坚持品牌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区域品牌。主推“庆阳苹果”区域公用品牌,构建“甘味”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商标品牌的“庆阳苹果”品牌体系,以“庆阳福地、天赐瑞果”为宣传广告语,加大同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品牌杂志社、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中国苹果产业协会、中国包装业联合会、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亚果会、万果联等国内知名协会和大型营销企业合作与交流。积极与央媒合作,大力实施庆阳苹果品牌培育“聚合力、云上行、走一线、大拓展、庆阳行、大晋级、大提升、大培育”八大行动,争取庆阳苹果入列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运动员保障产品。举办全国苹果产业大会,参加国内外果品博览会、交易会,展示展销庆阳苹果,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提升庆阳苹果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力争到2030年庆阳苹果品牌价值达到200亿元,进入全国农业区域百强品牌“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