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庆阳市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揽,锚定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格局、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农业强市目标,统筹谋划部署,靶向施策抓推,争先进位落实,为稳住全市经济大盘贡献了“三农”力量。全市一产增加值达到136.53亿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246元、增长7.9%。
2023年,庆阳市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揽,锚定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格局、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农业强市目标,统筹谋划部署,靶向施策抓推,争先进位落实,为稳住全市经济大盘贡献了“三农”力量。全市一产增加值达到136.53亿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246元、增长7.9%。
粮食安全底线坚实稳固。种植结构管控严格到位,违规占用耕地问题整改动态清零,整治季节性撂荒地5万亩,利用苗木腾退耕地复种农作物3.1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增速提质,通过“秋冬大会战”实现“当年任务当年建成”目标。粮食生产任务超额完成,层层签订粮食生产责任书,守牢春播、秋播、复种“三道防线”,粮食面积产量分别达到593.11万亩、142.94万吨。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防贫监测帮扶动态高效,落实“一键报贫”机制,户均落实措施4.2项以上,风险消除率达到53.6%。带农主体监管常态长效,落实市级联县包抓、县区包乡监管、乡镇主责主体工作机制,456个带农主体累计分红3.85亿元。环县打造羊产业联合体,养羊农户人均羊产业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农业保险覆盖扩面增效,受益农户12.37万户(次)。
农业绿色转型取得突破。创新推广种养菌“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和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获批整市创建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种植业规模、养殖业牵引、菌业纽带和循环利用体系向好向优,苹果、食用菌产销协会和农业废弃物收贮利用企业作用发挥充分,带动畜禽粪污、果木弃枝、农作物秸秆、菌糠菌渣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84.7%、63.4%、91%和95%。
产业链式开发加力成势。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创建省级产业园5个、农业产业强镇3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8%,生猪、肉鸡产业实现全链闭合发展,肉羊就地屠宰转化能力较2022年翻了一番。圣越农牧成功并购上市,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模式。“环县羊羔肉”列入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庆阳苹果”荣获第22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农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紧扣“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建立项目库、目标企业库,举办福州农产品招商引资推介会、食用菌企业庆阳行等活动6次,签约项目150个,完成投资88.14亿元,新培育营收2000万元以上规上企业5个、营收1000万元以上规上企业13个。庆阳农业招商引资考核名列全省第一,提尔科技、博彦科技等农业数字企业落地庆阳。
农业科技创新活力迸发。坚持将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抓点示范与职称评聘挂钩,引导市县乡1046名农业科技人员下沉一线建办农业科技示范点146个,创建农业科技示范乡镇12个。探索总结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复种马铃薯、麦后移栽荏、复种谷物等多元增产路径,推动种植制度由“一年一熟”向“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加快转变,耕地产出率和农业整体效益大幅提升。
“和美乡村”建设提档升级。结合乡村建设示范创建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创建市级“和美乡村”20个,华池荔园堡、合水北头、镇原上刘等10个村入围省级“和美乡村”。实施农村“八改”工程,全面完成改厕任务,持续加强路边、屋边、水边、田边整治,推进村庄净化、亮化、美化、绿化。镇原平泉“村BA”“村味”十足,引领乡村新风尚。
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深入实施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提质增效行动,稳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1.35 万元,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全部清零。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加强工商资本流转农地监管,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业执法体系日臻完善,行政许可清单化管理和“一网通办”“双公示”制度有效落实。
来源:庆阳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