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弘扬中国医疗队精神,表彰先进,树立典型,12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文件《关于表彰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授予第29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等30个集体“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授予赵兴山等60名同志“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其中,第22批援马达加斯加中国医疗队队员、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主任贺红祥获“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12月29日上午
第22批援马达加斯加中国医疗队队员
庆阳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主任
贺红祥
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了
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
为弘扬中国医疗队精神,表彰先进,树立典型,12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文件《关于表彰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授予第29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等30个集体“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授予赵兴山等60名同志“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其中,第22批援马达加斯加中国医疗队队员、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主任贺红祥获“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贺红祥出生于庆阳革命老区,1999年,他从兰州医学院毕业后,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20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无怨无悔为家乡的医疗卫生事业默默奉献。
“作为一名医生,只有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天职,时刻把患者的疾苦放在心上,才不辱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怀着这个朴素的想法,贺红祥在医院临床一干就是20多年。病历、报告单、现病史、既往史……都是他关注的焦点,病房、检查室、手术台是他用心经营的“一亩三分地”。他心里只有医学,眼里只有患者。
援非3年,抗疫1年半。作为中国援非医疗队“春苗行动”马达加斯加的总指挥,贺红祥成功治愈新冠确诊患者上百人,指导隔离密接者、接受咨询近万人,为保护当地华人华侨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多次向当地医院分享、推广中国抗疫经验,被马达加斯加共和国总统授予“骑士勋章”。
无论在家乡工作,还是支援非洲医疗,面对患者,贺红祥总是倾尽全力、永不言弃。在他眼里,疾病都是敌人,必须仔细甄别、规范治疗;在他心里,患者都是亲人,必定一视同仁,不分国界和贫富。
妙手仁心 无私奉献
2018年11月,贺红祥随甘肃省第22批援外医疗队奔赴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
来到距离祖国8000多公里外的非洲,面对医疗条件极其有限的现状,完成短暂交接之后,贺红祥立即投入工作。
一天上午,一位68岁的男性患者被抬进贺红祥的诊室,他呼吸困难、面部及口唇发绀、双下肢浮肿、腹部明显膨隆,痛苦不堪,初步诊断为严重心衰。贺红祥知道,要想减轻患者痛苦,必须立即穿刺引流,可是医院没有腹腔穿刺包,他立即回到驻地,在库房里找到麻醉药和外科器械,自己先试着做了腹腔穿刺针,又进行了高压消毒,下午就为患者顺利实施了腹腔穿刺引流手术。患者脱险了,家属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作为医生,一要有过硬本领,二要有慈爱之心,才能真正做到‘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看到患者痊愈出院,是我最开心的事。”贺红祥说。
贺红祥所在的阿努西亚拉医院,科室划分并不像国内医院那么细,他不仅要应对大量普内科、消化科、内分泌科的患者,还要处理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的疾患,有时候也要接诊皮肤科病人。
“生命至上,遇到棘手问题,我会随时请教国内的同事、同学,甚至我的老师。”就这样,贺红祥迅速从心血管方面的专业大夫,“跃升”成全科医生。
援非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贺红祥通过门诊、急诊、多学科会诊、远程会诊等方式共诊治病人13678人次。许多患者康复后,都会用汉语反复对他说“谢谢”,偶尔在外面遇到,也会竖起大拇指,对他不停地说“China,China”。
“对我们医生来讲,任何赞誉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良好的医德医术,做‘值得托付生命’的好医生,是我毕生的追求。”贺红祥说。
白衣执甲 逆向而行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2020年1月,新冠疫情全球爆发,马达加斯加也不例外。面对严峻形势,好多其他国家的援非医疗队都撤离了,但中国医疗队依然坚守着,贺红祥随队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
“记得那天是农历正月初一,家人特意来马达加斯加跟我一起过春节,接到驻马大使馆电话,说有发热患者待查,让中国医生全部返回驻地医院,大家都毫不迟疑地回到了各自的岗位。对医生来说,患者的需要就是命令,每一位医生都在随时待命。”贺红祥回忆说。
在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的非洲,抗疫工作尤为艰难。这里的医院无论是医疗条件、医护人员数量,还是工作流程、防疫物资都达不到疫情防控的要求,交叉感染风险极高。贺红祥和队友只能利用现有条件,规划就诊通道、制定应急方案,联合当地医院以最快的速度建立发热门诊、设立隔离病房、制定预检流程、加强院内感染防控措施。但是感染人数太多,根本看不过来,为了照顾更多患者,他们开通了24小时咨询热线。
白天,贺红祥坚守在发热门诊或内科诊室,为发热患者量体温、做检查、对症治疗;晚上,他还要为患者提供电话诊疗咨询服务,答疑解惑、指导用药、安排就诊……“有时候彻夜难眠,一直有咨询电话打进来,我要随时指导患者用药,有些重症患者,要想办法让他尽快来医院。”贺红祥说。
防护物资不足、发热病人众多、坐诊时间超长,贺红祥随时都有可能被感染,但“疫情当前,责任重大”,他丝毫没有退缩,仔细筛检新冠病毒感染的可疑患者、耐心回复电话咨询、随时为患者提供复诊服务,用辛勤的付出和勇敢的担当为患者解除病痛,安抚他们的恐慌。
2021年3月,新冠疫情再次肆虐马达加斯加,贺红祥又开始了超负荷工作。这天,他又在诊室熬了一夜,实在体力不支,正准备离开休息,来了一位年轻女性,她看起来精神极差、呼吸困难,经过检测发现,她的体温38.8摄氏度、氧饱和度89%、胸部CT提示双肺60%面积毛玻璃改变。“这是一个典型的重症新冠病毒患者,必须马上住院。”贺红祥顿时忘了疲惫,立即安排患者住院,同马达加斯加的医生一道制定治疗方案,并为患者提供了中成药。“半月后,她痊愈出院,她的父亲专门为医疗队送来了自家种的芒果和椰子,表示感谢。”
同胞之情,休戚与共。每天都在与新冠病毒博弈的贺红祥,无时无刻不关心华人同胞,他义务为他们授课,讲解新冠肺炎的防治常识,带头起草《居家隔离建议》《对核酸检测阳性及密接者的建议》等文案12篇,并积极为马达加斯加抗击新冠疫情献言献策,真正做到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援非期间,贺红祥治疗新冠肺炎确诊患者146人,指导隔离密接者426人,接受新冠疫情咨询7581人次、疫苗接种咨询893人次,在驻马达加斯加大使馆组织的“春苗行动”中,他被确定为援马医疗队里的急救和技术指导第一责任人,为在马华人注射疫苗8000人次,累计在一线进行抗疫工作270天,得到我国驻马大使馆的通报表扬,被马达加斯加共和国总统授予的“骑士勋章”。
热心公益 润物无声
真心待人、乐于助人是贺红祥的处事原则。
作为医者,遇到需要救助的患者,无论多忙,他都尽可能地及时救治,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施以援手。工作之余,他积极参加医疗队组织的义诊活动,每次义诊,内科的患者总是最多的,有时一天下来接诊患者超过200位,贺红祥总是把最后一位患者看完才站起来活动身体,揉揉被听诊器压痛的双耳,可他从来不喊累。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职责,在精心治愈患者的同时,贺红祥也对患者、家属主动提供其他帮助,以自己平常而暖心的方式去安慰他们。
作为志愿者,当贺红祥看到马达加斯加南部地区因干旱导致庄稼大面积绝收,饱受饥荒的群众在艰难困苦中挣扎时,他率先发起募捐活动,多次为灾民和当地贫困群众捐款、捐物,鼓励和支持身处困境的人们战胜困难。
“不要抢,每个人都有。”贺红祥一边给孩子们发糖果、饼干,一边比划着说。虽然不懂汉语,但是这个中国叔叔经常给他们送好玩的、好吃的、漂亮衣服,所以,驻地附近的孩子都特别喜欢贺红祥,贺红祥也总是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
援非三年,从医院到驻地、从接诊的患者到偶遇的普通人、从懵懂的孩童到饱受苦难的灾民,贺红祥帮助过的人不计其数。
始终不忘医者初心,永远牢记天使使命。贺红祥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弥足珍贵的人间大爱。在援外队伍中,贺红祥是普通的、平凡的,但他又是特别的、耀眼的。
作者丨庆阳融媒 郭桂梅